2017我向总理说句话   >   教育那些事

网友【爱心永恒】

敬爱的总理您好:
我是一个农民,切实感觉到了教育对农民生存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在农村,国办学校老师不少,尽不到自己应尽的教师职责,对学生没有责任感,没有个人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有的荣辱感,到头来工资拿了,学生的未来与已无关。农村国办学校教学成绩上不去,以致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下纷纷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
一面是注入私立学校巨额的资金投入,一面是拿国家工资却不付责任的国办学校,国家浪费了国资,家庭耗费了经济、精力。在双面浪费的重压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满怀着对总理的敬仰与期盼写此荐言,也迫切需要得到国家部门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网友【时间佛】

我国的文化产业方面个人感觉发展不强,现在文化方向的东西良莠不齐,类似熊大熊二、喜羊羊等作品泛滥,能吸引一些眼球但是并不是具有深度的文化内核;而电影、电视的叫好卖座的虽然皮面上有中国元素但是实质上并没有中国文化的内战支撑,把这些换成美式、欧式就变成爆米花片;综艺节目仿照太多,传递的价值观有待商榷。建议要将文化提升到重要高度,从政策到资金,不要给文化人太多条条框框,但是也要有明确的价值评判标准,不能因某些原因而忽视了作品传递的观念,如各种抗日神剧一样,虽然是打着抗日的旗号,但各种“神奇”却是对抗日的侮辱,对先人的不敬,对革命前辈功绩洗刷;同时建议在文化作品上面不要有太多的束缚,对社会的反思,甚至对政府的反面题材等作品都要与正面题材的一视同仁。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积极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族特有精神的传播,减少无脑传播“自由民主”的东西,加大对所谓“自由民主”的正面及反面的分析批判,特别是在网络文化这一方面,不要仅仅只是使用实名制或者类似严防死守的方式来进行,“堵不如疏”,要积极正确的对网络上的各种言论做的正反分析,让网民有自己的判断。宣传机制上要更新,用传统的被动宣传改为主动宣传,提高公信力,加大对网络流言的分析判断,对类似“吃这个让你活到100岁”的这种文章,要严厉打击。

网友【望子成材】

领导好,学校现在给孩子订的教辅资料太多,各种练习册,测试卷和辅导报纸,一门课达到五六本练习册辅导书,让孩子根本看不过来,一学期下来很多书还是新的。此外收费也很高,有的同样的资料比外面的书店还高一些。希望能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网友【有话好好说】

现在中国的大学都声称要建一流综合性国际性大学,连一些地方高校,原来的一些专业性特色性较强的院校,都在向综合性研究性大学迈进。所以,现在的大学千校一面,没有特色。这当然有行政部门的管得过多,统得过死,评价单一,教育行政化等有关,还与学校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教育部主要职能应是宏观指导,而不是直接管理学校,改革的重点之一应该是对学校进行分类管理。
大学也应该试行属地管理,避免多重分散管理。比如,教育部只负责管理几所985的大学,211学校划为省级重点大学,其他学校一律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省级政府负责211院校和其他院校,地市级政府负责职业院校,县级政府负责中小学。教育部和省级、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不要直属中小学了,中小学一律交给县市级政府去管。不要再出现部级校长厅级校长,去掉行政化,理顺关系,让资深教授真正成为学校的权威。
严格控制研究生规模,现在研究生水平大大下降,就是与招生规模过大有关系。建议,985院校招收研究生在30%,211院校在15%,其他学校没有资格招收。而且,博士培养,只能是985院校。硕士生培养要以应用为主。
严格控制大学的盲目扩张,将分校脱钩,将各个校区统一合并,不要搞多校区,以利于学校的统一管理,减少教授的奔波劳顿,有利于校园的文化建设。
有了这些分类后,就进行分类考试和分类录取。可以分为985院校招生考试,211院校招生考试,普通院校招生考试,职业本科院校招生考试,职业专科院校招生考试等类别,不同时间,不同试卷,不同选择,一考多投,多考多投,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不同的院校。

网友【沧海桑田】

取消或减少中小学教育经费。原因是没有了经费,校长就不会逼老师,老师就不会逼学生,学生就不会有负担。何况大部分经费根本没用到教学上,而是流入了私人腰包,因此教育永远是应试教育。国家可以换一种方式给教育进行投入,一部分用于硬件建设,一部分给教师涨工资,这样中国的教育自然会有一个彻底的改变。

网友【汉勋】

多年来国家提京津冀统一发展,但河北省的考生录取分数线却比京津考生高出100分,京津学生能进重点大学的本科,而河北考生只能入普通大学专科,甚升不进大专,这实在太不合理了!河北考生和家长多年来一直反映这个问题,历届两会都有代表提,但就是没有解决,让我们河北的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改革太失望了,希望总理能知晓和过问此事,让河北省的高等教育和北京天津在一起公平发展。代表河北考生和家长感谢总理的关怀。

网友【向新华】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孩子们首先学会“做一个好人”。客观地说,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校主要任务是抓分数,抓本校的名次。德育方面的教育,基本上被忽略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树立远大的理想”、“遵纪守法”、“尊师重道”、“对国家,对社会负一定的责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多为他人做一些奉献”、“爱护花木,保护环境”……这些极普通的道理,学校只是写在纸上或墙上,他们懂得很少,更是没有努力实行。这样一来,小学和中学在德育教育上,缺失得非常严重。
第二,增加适量的体力劳动课,让他们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学会生活自理,更学会尊重和同情劳动人民。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宿舍的清洁卫生检查,寝室要擦洗干净,被子要叠得有棱有角,鞋子摆成一条线,不合格的重做;让学生帮清洁工打扫校园清洁;帮花木工清除花园的杂草和垃圾;像这样的体力劳动,每星期至少干两小时。此外,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从事适当的体力劳动。
第三,严格控制手机的使用。手机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给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带来了太多的危害。不少学生,从来不用手机查阅与功课有关的资料,抓紧分分秒秒玩游戏或看动漫片,自己变成了“手机疯子”却浑然不觉,“眼睛一睁,玩到熄灯”,把青春和生命浪费在“玩乐”上,不读书,不练功,只追求个“考试及格”就算“交了差”。更有甚者,沉迷于不健康的网站,精神上受到毒害。因此,我们希望社会、政府和学校老师们重视这个问题,加强引导,严格管理,必要时,暂扣手机。

网友【旁观者】

现在的教师工资是按职称高低发放的,直接打击了年青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连发个精神文明奖,也按职称高低,相差一万多元。天天上街清扫垃圾、指挥交通的是年轻人,而不是那些老教师,考虑到他们的年纪,大家发个平均的数额行不行,为什么要拉开这么大的差距?年轻人干活多就不说了,领的工资和奖金最少,是不是下个阶段也应该少干活呢?同工而不同酬,不同酬就应该不同工。这一点国家是否应该出台个规定?

网友【冯开俊】

我村是一所集小学初中一体的乡级中学,有独立的图书室,电教室,三层学生教师宿舍楼一栋,实验室,学生教师食堂独立楼房,教学楼就有三栋,就是一个这么好的教学资源,生源才五六百学生,而且教师常缺,学校还从社会上以800元的工资招聘代教,说是上级教育部门不批正规教师。很多生源都高价流入市内上学。家长很气愤,负担重。希望中央能治理一下这种浪费教育资源的腐败现象。让农村教育活起来,减轻农民教育负担。

网友【scut-cyt】

我是一名研究生,从小学至今已近读了将近18年的书了。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现在有种读不下去的感觉了,也许是腻了吧。看着身边已经工作的本科同学,他们都勤奋地在自己岗位上工作着,每天生活是那么充实,我也很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现在,我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每天在工作的幻想和被动的科研中挣扎着,这使得我的科研进度变得很慢。所以,是否可以提供给学生一次暂停学业的机会,去工作,等心情平复后再回学校完成学业。这种一口气读20年书的体制真的有点让我喘不过气来,也许仅是我个人问题吧!

网友【退休老教师陈智慧】

您好!恳切希望今年两会关注一个紧迫的问题:为什么农村留不住优秀教师?优秀教师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可是尽管政策已一再向农村倾斜,可愿意留守农村的优秀教师仍然不多。据我所知,在那里靠业绩(学生的成绩)评优晋级的几率很低,何况还有很多切身利益的损失呢!退休后我三校兼课,笔耕不辍,谁知越努力离住房梦越远。我曾经因房补标准信访,区里的答复是:因为城乡的二元政策,只能如此!可是,政策如果不能为文明行为保驾护航,这政策岂不可怕?所幸的是,政府在纠偏。我多次听到国务院印发“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国家奖励”及教育部拟行“以奖代补”的政策。政府的承诺让我欣喜无限——起码可以给我“坚守”以认定,让我不至于对“同情”“埋怨”而百口莫辩,让我“榜样”的形象不附着悲剧的色彩。可谁知这等待会“无限”!我并不盼望“奖励”,只希望公平的阳光能照来。这不仅对我个人是公平,对我们“农村教育事业光荣”的价值观更是很好的导向。正如教育部高层所讲:“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的循环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网友【钱尊】

随着社会的开放,儿童心理成熟的提前,很多少年儿童都会出现某些心理疾病,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有专门的辅导教育,但现在懂心理的老师很是缺乏,所以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对这方面师资的培养,增加心理辅导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发生的问题

网友【郭锋】

现在的各种加分,如高考和公务员考试,都有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但这是极不公平的,同一所学校,同一张考卷,为什么要根据户口本上填的民族不同而有区别呢?这其实是极大的加剧了民族间的矛盾。建议以后只根据经济水平和教育情况,按区域加分,不分民族,只按实际情况,而不是人为的分割不同的族群,加剧民族间的矛盾和紧张。

网友【河北农民】

希望农村学校能来点好的老师。好老师不应该是城市孩子的老师。农村学子要公平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农村条件是差,但这不应该成为农村学子不能受到好教育的理由。

网友【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

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实行教师教龄工资(具体的说应该是一线教师教龄工资),限行的职称制度已经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使得老师整天想办法写论文,参加比赛,获奖,而教学工作排在职称之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