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向总理说句话   >   教育那些事

网友 【比肩而事2320695】

现在的学校只重视传播知识,而不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要落实到生活学习当中去,知识背诵经典不起任何作用。

网友 【cqkxr】

我们强烈要求 一、尽快普及高中、取消中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 二、尽快再进行大学扩招(尤其是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要进行扩招),尽快让大学实现宽进严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减轻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

网友 【高谈阔论2367007】

国家应大力扶持网络教育。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民众对知识需求很多。如医学教育网,计算机类我要自学网等办得很好,希望政府大力支持。

网友 【没有如果2366629】

强烈而郑重地建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取消中小学教师工资与职称挂钩这项政策,希望你们在制定政策时,能到基层做充分地调查研究,而不坐在部委大楼里制定那些与现实脱节的顶层设计。

网友 【秋水盈盈2366146】

目前的教育体制属填鸭式教育,真正的人才并非有效的挖掘,小孩们课外通过题海战术,得到表面上分数的提高,笔者认为应去除课外辅导习题册反复性的演练,学生专注于把课本上的知识学懂了,出了题,真正做出来了才是人才,而不是通过做了很多题记住了做题步骤,考试中靠记忆中的步骤把题做出来,充其量只是记忆能力好。

网友 【千军万马2380209】

均衡配置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首先是师资资源,加强公办学校教师在市、县行政区域内定期交流轮岗,变学校人为教育系统人,全面提升区域内整体的公办义务教育质量。使牛校不牛,弱校不弱。 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工作的,不再保留、占用公办编制,不应再享受公办学校教师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能继续拿国家财政工资,端着财政的饭碗。

网友 【一江春水2378807】

将中小学生的“减负”落到实处,地方教育部门的查“减负”行动早就暗中通知各学校,使得“史上最严减负令”流于形式,因此希望教育部派专门督导员暗访、突袭。

网友 【秋水伊人2393755】

高中教育在我的家乡存在一些问题,学校过分打压学生不注重新式教育,极为看重作业完成数量而非质量

网友 【广场中央2379476】

首先高考要全国统一命题,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高考招生要全程公开,特别是名校,比如北大清华,凭什么在北京招生的名额远远大于在其他省市的名额,北大清华是北京市一家的不是全国人民的?是不是北京高官显贵更集中些?不要让高考录取游戏规则成了为权贵们服务。高考加分项目要缩减,获得加分的要公开。 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矛盾是教育资源合理公平配置,减少择校和班级学生超额现象。

网友【昆仑雪菊】

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基础教育,在国家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由国家教育部门牵头,选择全国最优秀的教师进行讲授,并制作相应的影像资料,在网上免费发布。这样,穷困边远地区仅凭借网络即享受高素质的教育资源。家长不用再受择校之苦;学校不用再愁师资缺泛的困扰;平原学生不用再走那么多的辛苦路;西藏学生不用再在书包里装上石头过山口,以防被大风刮走;……。同时,也可解决全国各地师资力量长短不齐的问题,还可以普及普通话。这将是一次基础教育革命性的改革。

网友【孙先生】

我今年41岁,大学毕业后一直就职于民营大型企业,从专业技术人员一直到管理人员,工作已经18年有余。

因民营企业的性质使然,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在年轻的时候,我两次调整并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学习并锻炼自己,同时也让自己能够创造更大价值。但是当自己的年龄迈入39岁以后,突然发现一旦跳巢,则几乎不会再有选择新的企业的机会,39岁的年龄,在就业市场突然变得无人问津。大多数企业在录用年龄中直接把35岁或40岁以上年龄的人员直接排除在外,这几乎成为了全行业秘而不宣的潜规则。我自己十几年所学所积累所掌握的技能和经验因就业机会的缺失而突然百无一用。

我们正是精力、经验、能力最为充分的年龄,正是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创造实际价值的最佳时期,而却因为年龄等因素被大多数企业排除在录用范围之外。

网友 【和颜悦色2382353】

建议政府不但关注城市的楼改问题,更应关注那些工作在农村一线教师工作条件,住宿问题。许多老师住在学校狭小的房间,有些因为贷款不到住房公积金建房,被迫住在老宅,极大影响教师的安定性。

网友 【迷途蜻蜓2381751】

中小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常常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干涉,分心。导致学校教师受迫于学校领导的安排,在教学时间拿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无心把精力放在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成长等这些本职工作上。导致管理不规范、教师工作目标错误。

网友【123】

希望非京籍在北京的孩子能正常的学习生活,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从我们毕业就来到北京工作、生活、买房、结婚生子,一直在这座城市生活,奉献了我们最美丽的青春,不要因为户口 毁了下一代的心志~

网友【孙先生】

建议一、推行异地高考,但设定准入门槛

异地高考限制的应该是高考移民、短期在京工作生活的人群,以此控制人口无序增长和资源竞争压力。对于长期在京工作生活,子女一直在北京上学读书的,可以考虑有条件放开,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经审核通过的可以在京高考。建议可以把九类人作为一个入口条件,目前北京九类人的子女并不多,而且这部分人群实实在在为了首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可以考虑在高考上进行放开。

建议二、北京和天津两地可以一体化为契机,实行高中教育及高考一体化

京津冀一体化为京津两地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契机,北京和天津都是直辖市,北京现在要控制人口,而天津发展需要吸引人才,京津两地具备在高中教育和高考实行一体化的基础条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