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和:她用镜头记录历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7-17 14: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二十年的时间并不短暂,足够让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进入“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而亚茹和我以及中国女排这个集体,恰好相识、相伴了二十多年。

记得我们相识,大概是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那时候。一个和我属于“同时代人”、自我介绍是来自《中国体育报》的摄影记者的她,总是拿着相机在训练场边、比赛场边拍个不停。那个时候我没有意识到亚茹拍的这些片子有什么意义,除了各大赛登上冠军领奖台的时候,平时的比赛,特别是训练,真的有这么辛苦去“记录”的意义吗?特别是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很多照片要事后冲洗出来,底片还要保存好……如今再回忆,亚茹真的不容易,一位女士要大包小包地扛着一大堆的器材,而且要在场边跑来跑去,这强度,不夸张地说,不亚于场上训练和比赛的队员。

现在亚茹采访以及拍摄中国女排已经驾轻就熟了。无论是我做国家队主教练时候的队员冯坤、周苏红、刘亚男等,还是后来的魏秋月、王一梅、薛明,乃至郎平郎导率领下在 2015 年世界杯、2016 年奥运会和 2017 年大冠军杯再度问鼎“三冠”的惠若琪、朱婷、袁心玥、张常宁她们,见了亚茹的面,都会尊敬地称呼她一声“亚茹”阿姨,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对亚茹的一声尊称,而且是女排这个大集体不同时期的队员对她发自内心的尊敬。这些队员每逢参加重大活动,只要亚茹在场,都会见了亚茹的面之后又是拥抱、又是嬉笑地缠着亚茹说:“亚茹阿姨,你帮我们拍呗,因为你拍出来的好看。”她们之间已经不仅是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感情了。

记得 2004 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的时候,一开始我们大比分 0 比 2 落后。那个时候,亚茹除了要拍好比赛的片子,还要惦记着教练席上的人——当时排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徐利主任,他是亚茹的丈夫,如今回忆起来,颇有些“夫妻同时上战场”那种“血染的风采” 的感觉。那场比赛,最终我们赢了,亚茹在给我们拍夺冠后的照片的时候,手都是颤抖的。那一刻,亚茹和我们,真的是一个一起“战斗”的集体。无论是中国女排高光的时刻,还是低谷的时刻,都从未间断。

2016 年,亚茹在采访完里约奥运会与我们相聚,聊到四分之一决赛中国女排大战巴西女排的比赛时,不过是呵呵一笑:“2004 年那么‘惨烈’的场面我都经历过了,并且挺住了,2016 年就不算什么了,特别是中国女排扳回一局的时候,我就相信这场比赛我们有的打,只要迈过了这一关,冠军就八九不离十了。”

我看得出来,亚茹早已经超越了普通记者的境界,而是进入一个“忘我”的境界。

大概是在前两年的夏天,亚茹告诉我,有不止一位朋友“撺掇”她,让她把过去二十多年来采访、拍摄中国女排的片子结集成一部书出版,即一部用镜头记录的关于中国女排的著作。听了之后,我也很为她高兴,如果说用文字记录的作品,还有作者的个人情感在里面,那么亚茹用镜头所记录的历史则是掺不了假的,且是最真实的。如今,亚茹不仅是摄影记者,还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理事,她应该有这样一部著作。

亚茹问我,支持不支持她,并是否愿意为这部著作写篇东西,我当然支持且愿意。不过动笔的时候,我又一次翻看了这些年来亚茹拍好后并送给我的片子,过去二十多年相识相聚的一幕幕,仿佛又展现在眼前。

还是那句话:二十年并不短暂。莫忘初心,方得始终。

注:本文来源《中国精神》,刘亚茹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中国道路丛书。

 

【责任编辑:许聃】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