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开始“潜伏”,他的一生远比任何一部谍战剧都精彩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5-10 16: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说到情报工作者,你脑袋里首先会想到谁?

是《潜伏》里意志坚定、含蓄克制的余则成

《暗算》里沉稳冷静、真诚儒雅的安在天

《伪装者》里玉树临风、身手不凡的明台

还是《悬崖》里理性又感性、奔放又内敛的周乙

《风筝》里风流倜傥、走路带风的郑耀先

但事实是:我们有可能被这些影视艺术作品带偏了。真实的地下情报工作在故事情节的步步惊心、险象环生的程度其实是远超这些谍战剧的,但在很多现实细节上,也许并不像电影中所说这么完美或者理想主义的……

比方说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熊向晖。他18岁就开始潜伏在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的身边。

胡宗南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有“西北王”之称。

胡宗南不用多介绍,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视的将领。1938年,时任国民党第34集团军总司令的胡宗南,在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选中了当时年仅19岁的熊向晖,把他一路提拔到侍从副官、机要秘书,再到1947年送熊向晖去美国留学。

这10年,对两人来说,都是一段最惊心动魄的岁月。

辍学清华,初入虎穴

其实,当年熊向晖能被胡宗南选中,都是周恩来事先布局好的。

鉴于当时国共关系的不确定性,周恩来早早就在国民党阵营中做好了安插谋划。听说胡宗南打算通过战地青年服务团,招揽知识青年,周恩来马上仔细研究了一番,然后为胡宗南“量身定制”了一个人——熊向晖。

熊向晖,原名熊彙(“汇”)荃,1919年生人,1936年12月在清华大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出身名门,公开场合不左不右,言谈举止有爱国青年的气质,正好符合胡宗南的选人要求。于是,1937年,熊向晖服从组织安排,离开清华,加入了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并且不出所料,在第一次见胡宗南时,这个青年人就给胡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唯一一个让胡宗南四星好评的人。

熊向晖和董必武见面的地方:八路军武汉办事处。

就这样,熊向晖开始了他的情报生涯。没有电影中紧张的专业情报培训,没有接头暗号和秘密武器,临行前董必武先生只送了他八个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国共无间道,步步惊心

在虎穴中,既要获取情报,又要隐蔽好自己,既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又要有临危不乱的应变智慧,每一秒钟都是步步惊心。

1943年,一封绝密情报让毛泽东大为震惊。情报透露,早在1个月前,蒋介石就密令胡宗南,秘密部署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并定于1943年7月9日,闪击中共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延安。

熊向晖(左一)与胡宗南(左二)在西北。

收到这个情报时,已经是1943年7月3日了,距离国民党闪击行动只有不到6天。而且情报中,国民党的军力部署相当惊人,跟延安兵力相比是40万比4万,一看蒋介石就是势在必得。

就在蒋介石以为一切都进行的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7月4日,胡宗南却意外收到一封朱德发来的明电。

全文核心意思就是告诉胡宗南:我这个电报可是群发,这下你要干什么不仅我们早知道了,日本人也知道了,奉劝你们不要发动内战、自相残杀。胡宗南有点傻眼:这次闪击行动一直绝对保密,结果作战命令还没有到自己部队手里,就已经到了毛泽东的桌上,怎么可能呢!

那么,到底谁泄的密?这一仗还要不要打?

胡宗南百思不解的时候,他身边的熊向晖心里早已是一片惊涛骇浪。因为那封情报就是他发的。而且朱德回复的电报,直接引用了熊向晖密报上的原话,这是情报传递中的大忌!这就等于是告诉胡宗南:你身边的亲信和高级将领中有间谍,因为绝密情况只有他们能看到。

对于情报人员的保护,中共中央一直是慎之又慎,这次之所以如此冒险的做法,是无奈使了一出“空城计”。4万人对40万人,6天时间根本来不及把部队从前线调回来保护延安,真打起来几乎没有胜算。于是中共干脆公开揭露国民党的阴谋,让其措手不及。后来,胡宗南在暗中调查中,发现自己的一个下属曾经自作聪明地给毛泽东发过电报,劝毛泽东投降,因此认定他有“通共”嫌疑,把这个倒霉蛋抓了起来。

有人稀里糊涂当了冤大头,才让熊向晖逃过一劫,这也让熊向晖有机会第一次接触那个对他一生都影响显著的人——周恩来。

从“闲棋冷子”到秘密武器,

一个人可顶几个师

情报人员打入敌人内部,往往有一个深潜的过程,并不一定要立即发挥作用。打个比方,就像高手在下围棋的时候,往往会摆上几颗看似孤立的闲棋,这些闲棋乍一看没什么用,但等到一定时机,必会攻其不备,扭转整个大局。

周恩来就是这样一个善下“闲棋冷子”的高手,而熊向晖 “闲”了两年后,在胡宗南身边开始发挥作用,然后才有了关键时刻拯救延安的重要贡献,被毛泽东盛赞“一人可顶几个师”。

“闪击延安计划”破产的第二天,周恩来到西安,想要稳住胡宗南。戏剧性的是,当时被胡派去开车接周恩来的,正是熊向晖。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这是熊向晖与周恩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当时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附近特务密布,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汽车到了办事处后,周恩来礼貌性地询问这位胡宗南的年轻秘书叫什么,熊向晖如实回答。周恩来听罢,紧握了一下他的手。

然后,两人往外走了两步,周恩来忽然停住,说了声“稍等”,随后转身返回里院。这时,只听熊用英语低声说:请小心, 提防被灌醉。原来,胡宗南宴请周恩来的目的就是要把他灌醉,经熊提醒后,周恩来在酒会上被敬酒都轻松化解。

酒会后,熊向晖送周恩来回来。一进屋确保安全后,周恩来就紧紧握住熊向晖的手说:“这几年,你辛苦了”,一句话让这个铮铮汉子直接掉了泪。周恩来马上柔声说:“要忍住。”

临走前,周恩来让人把几捆包好的书报放进了熊向晖的汽车,另外还给了他几本没包装的杂志。他此时才意识到,这些都是周恩来在刚刚极短的时间里安排的——如果有人问熊向晖,你在八路军办事处那里,八路都和你说了什么,熊向晖就可以回答,对方都在忙着找书和打包,让我看杂志。

二救延安,不按套路出牌

1947年,熊向晖在胡宗南的保荐下,准备赴美留学。本以为自己的特殊任务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没想到,历史再一次选择了他。

熊向晖与谌筱华的订婚照

临去美国前,熊向晖与未婚妻在南京举行了婚礼,蒋经国给他们做证婚人。3月1日,他们在杭州度蜜月时,突然有人找上门来。熊向晖第一反应是自己身份暴露了,但到了南京才发现,找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之前的顶头上司——胡宗南。

原来,蒋介石命令胡宗南于3月10日再次对延安发动袭击。接到密令,胡宗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熊向晖,希望他回来配合政治宣传。胡宗南交给他两份秘密文件,包括攻略延安方案以及陕北兵力配置情况。熊向晖暗自记住了文件内容。

第二天,熊向晖跟胡宗南从南京飞到西安,晚上就将情报给到了西安的同志王石坚,并通过秘密无线电台,将绝密情报发到延安。正是他及时的情报,让中央有了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时间。

然而,当时国民党获得了一种先进的无线电台探测技术,如果中共继续像以往一样发情报,就会暴露行踪。而此时熊向晖已离开西安,怎么才能把这个信息发给王石坚?

反复思量后,熊向晖决定违反秘密工作的常规,把情报直接白纸黑字写出来。传递的方式更冒险,他先把信装进一个信封,写着“王石坚收”,然后把这个信封再装进一个信封,寄给他的可靠熟人。于是,这份绝密情况,就这样被大摇大摆地送入了西安。

接到熊向晖的情报,中央迅速展开反侦测,中央电台停止工作3天,让国民党的技术杀手锏顿时失去了效力。

 胡宗南陪同蒋介石视察延安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率大军向延安行进,但到那发现人民解放军已经撤出,延安已是一座空城。在窑洞的抽屉里,有张毛泽东亲手写的纸条,胡宗南看后哈哈大笑。纸条上写着:

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

进又不能进,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1947年9月,由于地下情报站的一次意外,多名情报工作者被捕,潜伏在胡宗南身边12年的熊向晖,身份也随之暴露。不过幸运的是,早在一个月前,熊向晖就已经踏上了去往美国的邮轮。

熊向晖在美国西储大学拿到硕士学位。(1948年)

“他可不是起义,他是归队”

1949年11月,学成归来的熊向晖接到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到中南海做客。张治中、邵力子等原国民党当局的和谈代表看到他都大吃一惊:“这不是熊老弟吗?怎么,你也起义了?”

周恩来哈哈大笑:“他可不是起义,他是归队。”

归队,一个多么温暖有力的词,而背后是十几年的刀口舔血、险象环生,是随时准备好牺牲的决心,是永不磨灭的信仰。

左图:熊向晖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正式出席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1971);右图:熊向晖陪同周恩来总理迎接尼克松访华(1972)。

信仰是什么?

信仰是在纠结中背负使命前行,

是在斗争中无限逼问自己的内心,

是哪怕眼前看不到光,也在心中亮给自己的那盏灯塔。

就像1937年熊接受组织任务,将名字改为“向晖”时的寓意——

面对着黑暗,怀揣着光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中央特科成立90周年、熊向晖诞辰100周年纪念,借此让我们向无数的隐形英雄致敬!向信仰致敬!

注:本文来源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熊向晖著,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4月出版。

【责任编辑:许聃】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