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谈】回望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十四:香港战胜货币投机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8-23 11:04:46

编者按:1981年,龙安志(Laurence Brahm)以大学交换生的身份第一次从美国来到中国,此后近4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他是律师、作家,同时也是喜马拉雅共识机构创始人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国际研究员。他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以及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

自2018年5月24日起,中国日报网每周四刊发一篇连载文章,讲述龙安志眼中过去40年中国发生的巨变,敬请关注。

【老外谈】回望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十四:香港战胜货币投机者

作者和新华通讯社前香港分社社长周南。照片拍摄于1997年。(龙安志供图)


1997年6月30日前夜,香港一片喧嚣。几乎每一栋建筑物的屋顶上,包括商铺、餐厅、娱乐场所等等,都悬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里即将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虽然大雨持续了一整夜,但派对仍然持续到次日凌晨。那些还醒着的人们涌上街头,他们手持中国国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过边境进驻位于香港中环的威尔士亲王大厦。7月1日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该栋建筑物。

6月30日傍晚,我在添马舰英军总部东侧露天广场参加了英方举办的撤离香港告别仪式,在滂沱大雨中,时任香港总督彭定康陪同英国查尔斯王储到场。随后,我在香港外国记者俱乐部的大屏幕上观看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俱乐部里挤满了记者和商界领袖。次日上午,我受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从6月30日傍晚到7月1日上午,一夜之间我亲眼见证了香港政权交接的方方面面。

大家都沉浸在香港回归中国的激动与兴奋之中,鲜少有人注意到国际外汇市场的异动,更不用说邻近的泰国了。1997年7月1日,管理国际对冲基金的投机者对泰铢展开无情的狙击。巧合的是,这恰好发生在香港回归的当天,不过不同的是,尽管此前某些西方媒体酸言冷语不断,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顺利举行。为了支撑惨遭围困的泰铢,泰国政府拿出外汇储备投入国际市场回购泰铢。然而,由于国际对冲基金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场恶战以泰铢和泰国政府的崩塌收场。想象一下,投机者背后的力量该有多大才能让他们可以调动足够的资金来拖垮一国政府。而投机者的狙击才刚刚开始。

在那时,香港人民很难把泰国金融崩溃与香港回归中国联系起来。两地之间的金融、经济和政治体系几乎没有共同之处。尽管如此,一种出奇一致的模式——投机者发起狙击、政府出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仅在特定条件下伸手援助、社会动荡、政府垮台——将在接下来几个月里在该地区蔓延开来。

港币遭到狙击,香港的形势变得严峻起来。国际对冲基金来到香港门口,香港金融管理局时任总裁任志刚严辞警告投机者“炒港币将会引火上身”。当时,香港的外汇储备约为880亿美元。不过,尽管香港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投机者仍然一再狙击港币。

大家不清楚这些投机者究竟想要干什么?是搞垮香港的金融体系,还是做空港币然后拉人民币下水?最猛烈的一轮狙击发生在1997年9月,但港币挺住了,中央政府发表声明强调人民币不会贬值、国家外汇储备将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坚实后盾,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民心。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政府入市对抗投机者,动用外汇储备买回港币、稳定市场。任志刚相信他一定会打赢这场硬仗。他为什么会如此自信?因为香港的背后是中国。

1998年3月22日,朱镕基总理就亚洲金融危机回答中外记者问,他当众表态:“如果香港特区政府基于某种原因,在特殊情况下请求援助,中央政府一定会全力支持维护香港金融稳定。” 知道中国央行站在自己的身后,这给予香港金融管理局信心。朱镕基总理很清楚,在国际资本市场,这种心理支持至关重要。这些经验仍然适用于当今世界。

(编译:谌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