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谈】回望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五:从香港看向大陆

作者:龙安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6-21 09:56:41

编者按:1981年,龙安志(Laurence Brahm)以大学交换生的身份第一次从美国来到中国,此后近4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他是律师、作家,同时也是喜马拉雅共识机构创始人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国际研究员。他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以及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

自2018年5月24日起,中国日报网每周四刊发一篇连载文章,讲述龙安志眼中过去40年中国发生的巨变,敬请关注。


【老外谈】回望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五:从香港看向大陆
1987年作者在香港一个法律事务所做中国贸易投资业务。(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上世纪80年代,我乘坐夜间航班从北京飞往香港,飞行途中看向窗外只见整条海岸线一片漆黑。作为一个幅员辽阔、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大陆各大城市的公共照明在晚上7点就关闭了。

直到飞机接近香港,城市的灯光才复又出现。星星点点的灯光冲破黑暗,突然出现在远方。从飞机窗口往下看去,启德机场附近狭窄的街道被霓虹灯照亮,商店、餐厅和俱乐部通宵营业,这着实令人感到兴奋,像是进入了一个新世界。

事实上,1987年以前,在香港鲜少有商人和专业人士真正看到大陆蕴藏的商机。当时,香港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一片繁荣,香港人在本土可以赚到大把的钞票,他们无暇把目光投向中国大陆。

不过那个时候,香港有一小群美国律师把事业前程押注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之上,他们相信中国打开国门、改革经济体系,会带来无限机遇。而我恰好是其中之一。我们这群年轻律师热情高涨,密切关注中国大陆发生的缓慢但显著的变化。英国和香港本土的律师,则将我们视作天真的理想主义者。

眼看亚洲其他地区迅速崛起,中国却仍像是一个尚未醒来的沉睡巨人。每个人都在谈论“亚洲经济巨龙”,这些国家和地区采取“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台湾省等,成效显著。但中国大陆并未参与这股经济浪潮。

(翻译:谌融)

可以说,当时亚洲商界几乎无人看好中国,大多数人认为十年后中国将面临一个重大挑战。1997年,香港将回归中国,大家都心存疑问“如何让一个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体融入共产主义体系?”每一个人都对此感到困惑。那时,未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中国大陆将香港回归视作一个重大机遇,因为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将打开通往全球资本市场的一扇窗。香港回归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国有企业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开展国际贸易和投资。从北京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香港从一个低成本制造业中心崛起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经历,将成为制定南部经济特区发展策略的关键。1997年,香港从英国回归中国,深圳罗湖狭长的边界代表着无限的机遇。那时,几乎没有人能够想到,中国将很快拾起适应自身条件和需求的经济发展工具。

几乎没有人能够想到,围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复杂辩论很快就会结束,中国的经济即将腾飞。上世纪80年代,大多数人都没有预见到这一点。短短十年间,中国便摆脱了匮乏经济;到2010年,中国更是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