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屯堡景区位于贵州安顺市以东15公里西秀区七眼桥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等八个屯堡村寨组成。这里密布着保存完好的明代屯堡村寨40余个,其中云山屯、本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2月,文化部批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设立“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7年1月,《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6-2030)》通过文化部批复实施。
据悉,全省此次义务植树,全省共设立1469个义务植树点,累计义务植树达118余万株,折算绿化面积约1.76万亩。据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全省累计1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折算4.38亿株,有力助推了贵州森林覆盖率提升,为贵州生态改善作出积极贡献。
我县正大镇麻塘村举行庆新春非遗文化活动,黔湘边区的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打花鼓、唱苗歌,载歌载舞庆祝新春佳节。1994年,松桃被命名为省级“花鼓艺术之乡”,2005年,松桃“花鼓舞”被列为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村里老人介绍,雷家窝的花灯戏保存非常完好,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习俗,每年春节,每天晚饭后,全寨男女老幼上百人欢聚一起,逐家逐户跳花灯。在沿河,很多村寨都有花灯队,土家人说新年“耍灯”是为主人驱灾还运,有的村寨花灯队在本村表演完了还要去邻村交流表演。
1月28日,正月初七,兔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在省市县乡村同步举行2023年义务植树活动。2015年以来,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都坚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至今已坚持九个年头,成为一项良好传统。
一杯热水、一声问候、几句家常,既缓解了户外工作者的疲惫,也让她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截至目前,红花岗区共建有50个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其中包括3个流动综合服务站,为更多像刘永平这样的户外劳动者提供了一个温暖的“休憩港湾”。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过得可真快啊!30岁之前,感觉时间是那么的厚实,一年就是一年;30岁之后,时间就像脱僵的野马,转眼跑得不见影踪,亦或手中的人民币,经不住使用。 [更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把中国人过春节的民俗写尽了,看来古人和今人过年的方式基本相同,无非是放鞭炮、饮酒、贴对联,吃好的,送旧迎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更多]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一眨眼,我们已悄然迎来兔年。不管大展宏“兔”也好,“兔”飞猛进也罢,人们的共同心愿是风雨过后见彩虹,2023年的春天一定会告别阴霾,惠风和畅,万象更新。 [更多]
电话:0851-85876030
传真:0851-85876030
地址:贵阳市云岩区鹿冲关路74号中大国际广场写字楼A1栋20楼9号
网友来信:yangju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