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开阳:学思践悟 筑牢发展根基

贵州开阳:学思践悟 筑牢发展根基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2025-06-30 19: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厂房林立、机器飞转,贵州开阳经济开发区磷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一派繁忙;铁锹翻飞、管带蜿蜒,云开街道毛稗田组饮水工程如火如荼。从产业园区到田间地头,处处跃动着经济腾飞与民生改善的强劲脉搏。

把作风建设答卷写在产业发展的热土上、百姓幸福的笑靥里。在贵州省开阳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化作真抓实干的标尺,既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也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作风新貌引领“富矿精开”新局

开阳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磷矿之一,全县累计探明磷矿资源总储量19亿吨,素有“中国绿色磷都”的美誉。储量丰富、品质优良的磷矿资源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但资源型地区的发展轨迹往往难以避开“矿竭城衰”的隐忧。

如何推动磷矿资源从“粗放开采”向“富矿精开”跃升,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一场以“强思想、转作风、促精开”为主题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在开阳经开区全面铺开。

活动聚焦破除“资源依赖症”和“路径守成心态”,组织党员干部围绕“开阳磷矿如何由‘大’变‘强’”开展思想大讨论。同时,邀请行业顶尖专家举办“富矿精开”前沿技术与发展战略系列讲座,将学习课堂搬到重点企业生产一线和技术研发前沿。

学习教育的效果,体现于作风转变和服务效能提升。为最大限度优化事项办理流程,开阳经开区开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项目落地周期平均缩短40%以上。常态化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将办公室设在项目工地、企业车间,促成多场“政产学研用”精准对接会,推动数项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成立专项工作组,积极协调下游建材企业,持续拓展磷石膏应用场景。

扎实作风保障与精准服务支撑,为开阳经开区创新主体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与中南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共建的产学研平台活力迸发,在“精开”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磷矿综合利用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半水湿法磷酸成套技术成功应用,湿法磷酸净化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达到国际先进……今年1至5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38.51亿元,同比增长18.07%;增加值58.23亿元,增速18.66%。

实干担当书写“惠民答卷”新章

“对我们来说,买肥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没想到今年村委会免费发放,还帮忙送到了家门口。”硒城街道白安营村村民王继忠高兴地说,有了这些肥料,今年收成肯定差不了!

4月中旬,白安营村党总支书记杨春健在走访时发现,部分村民因春耕肥料短缺而忧心。为充分激发群众种粮热情,该村党总支积极行动,通过入户走访、召开院坝会等形式,深入摸排村民种植情况与实际需求。

经研究决定,由白安营村村委会出资约13万元购置63吨肥料,以奖励形式免费发放给农户,解决了全村23个村民组669户群众的燃眉之急。而这,只是硒城街道以实际工作成效推动学习教育“落地有声”的一个缩影。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硒城街道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磨刀石”,通过建立“急难愁盼”问题清单和民生实事项目库,解决了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污水管网疏通等一批群众关切的民生难题。

无独有偶,在云开街道,党员干部致力于把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结出更多“民生硕果”。

“这几年,社区的活动越来越丰富。送完孩子上学,我们老年人能去活动中心娱乐,‘四点半课堂’还帮着解决了辅导孩子的大难题。”马头寨社区居民崔明权边下象棋边说。

马头寨社区共有3443户12335人,其中大部分是库区搬迁群众。针对居民辅导孩子作业难题,该社区创新采用“党建+社工+N”模式,整合辖区离退休教师、大学生返乡志愿者等资源开设“四点半课堂”,助力解决课后教育需求。

事实上,这样的民生实践在开阳县各层级正同步推进——县级领导协调修建蓄水池3座、铺设管道1.465万米,惠及群众6100余人;县直相关部门协调签订茶叶订单1000吨,推动企业解决用工200余人;乡镇(街道)已修建道路4110、受益群众1443人……

从思想深处破冰,在作风实处发力。开阳县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既锚定特色产业发展赛道,让磷化工产业链迈向高端,又聚焦民生“关键小事”,推动一项项惠民实事落地生根。这份实干担当,正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为开阳新时代“赶考路”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