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以“村”字为媒,围绕“资源活化、客源汇聚、服务升级”三大核心,创新推出“村光大道”群众文化赛事、“村抖”助农直播、“村跑”体育活动等系列特色项目,形成“一村一品、一季一景”的全域旅游格局,激活乡村沉睡的文化基因与自然资源,搭建起城乡互动的桥梁,推动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乡村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村光大道:从“流量”到“留量”的裂变
6月28日晚,务川龙潭千年仡寨九天水榭灯火通明,第四十一期“村光大道”周冠军赛在雷刚的歌声中落下帷幕。当晚现场热闹非凡,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14.5万人次。
这个持续近一年的百姓舞台,得到国家公共文化云、央广网、党建头条、南京广电、人民日报视界等十多家官方主流媒体和部分省内自媒体的大力支持,累计吸引740万人次线上观看,诞生30名周冠军、9名月冠军、3名季冠军,带动仡佬之源景区游客和综合收入不断增长。
“村光大道”以周赛、月赛、季赛赛制进行,每周六固定开赛,打破专业壁垒,村民、返乡青年、游客均可登台。今年第一季度,景区接待游客330.81万人次,28家餐饮门店日均营业额增长60%,民宿周末入住率超95%。泥高镇马肉馆老板夏光远直言:“单店日收入从2000元飙升至4000元。”
赛事融入非遗元素:选手以投篾鸡蛋定出场顺序;暖场舞演绎千年丹砂传说;国家级非遗“三幺台”宴席展演,诠释“茶席接风、酒席交心、饭席留客”的仡佬哲学……舞台细节处处彰显仡佬文化。务川还同步开发仡佬刺绣、傩戏面具等50余款文创产品,让文化可触可感。重庆游客赵女士观看高台舞狮后感慨:“仡佬族对文化的热爱太感染人了!”
务川创新“昼夜联动”沉浸体验:白天游客穿仡佬服饰漫步古寨、赏景品美食;夜晚聚焦“村光大道”赛事与篝火晚会。通过“白加黑”模式延伸消费链,高三毕业生高艳感叹:“这种吃、玩、看赛一体化的体验,比外出旅游更为惬意。”
借“村光大道”流量,古寨新增业态16家。配套的龙潭游乐园新增20项设施,旺季月收入破15万元,周边农户兼职月增收2000余元;“砚山手撕兔”门店带动肉兔养殖年出栏1.1万只,惠及50户脱贫户;寨老院农家乐老板申福进笑称:“我们全家上阵搞餐饮服务,收入翻了两番。”“五一”假期,仡佬之源景区还推出热气球低空观景、机甲巡游等项目,吸引游客4.1万人次,收入75万元。
“村抖”直播:农特产品搭上销售快车
今年,务川自治县种植鲜食玉米5000亩,预计产量5700余吨、产值1700万元。玉米成熟了,怎么卖出去?
6月9日,务川自治县第一届“村抖”公益助农直播带货活动在蕉坝镇乐居社区丰产组鲜食玉米基地火热开启。现场以铧口、背架子、蓑衣等传统农具点缀,“村味”十足,鲜食玉米、油辣椒、烟熏农家腊肉等26款特色农产品摆上直播台,18名主播开展直播带货PK。
“您瞧这颗粒饱满的程度,轻轻一掐就能爆浆,蒸煮后软糯香甜,老人小孩都爱吃。”带货过程中,抖音平台主播炫儿等人热情向网友推介鲜食玉米等农产品,直播间气氛热烈,订单量不断攀升。
据了解,此次直播带货活动现场参与人数上千人,线上累计观看量超62万人次,共计销售3200余单,成交金额超12万元,其中鲜食玉米2000余单,交易额5.2万多元。
此后,蕉坝镇全面推进“村抖”活动,在集镇以政府办公大楼为背景规划直播区,搭建直播平台,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网络信号保畅和用电用水保障。每逢农历尾数为3、6、9的赶集日,便集中主播力量开展直播助农带货活动,减少村民出行成本,让农特产品远销省内外的大市场,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
活动的常态化开展,让农户实实在在尝到甜头。通过小羊直播团队推介,村民覃智英在赶集日又出货了。曾经,她要背着农产品赶集,如今直播间的订单让她喜笑颜开:“这卖得又快,价格又合适,下批鸡蛋、洋芋片还来这儿卖。”
务川自治县蕉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申友能表示,通过“抖音荟萃”,既把乡亲们的农特产品卖出大山,解决了农特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也为当地主播搭建了平台,助力蕉坝打造网红小镇,为乡村振兴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彩“村跑”: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
“3、2、1,开跑!”6月28日,务川自治县茅天镇兴隆社区坝区人声鼎沸,随着一声发令枪响,200余名运动健儿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在青山环抱的田园赛道上展开激烈角逐。
“村跑”路线设计巧妙,全程十公里,将社区的生态廊道、层层梯田与特色产业基地有机串联。选手们奔跑其间,一边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一边沉浸式体验“一步一景”的乡村之美。夺得男子组冠军的重庆跑友代俊伟说:“沿途风景像画一样,能看到八月瓜种植基地和大片的烤烟地,跑完还能吃到包谷粑、米豆腐这些特色美食,体验感太棒了。”
当天还设置了直播助农专区,推介老鹰茶、羊肚菌、灰豆腐等40余种土特产品。“今天太热闹了,我卖了120个土鸡蛋,挣了100多块钱,现场还能免费吃各种小吃。”兴隆社区居民曾小丽难掩喜悦。
“此次线上直播带货加上线下游客在镇上住宿就餐,共带动消费超11万元。”务川自治县茅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剑东介绍,“通过举办‘村跑’,搭建交流平台,以赛聚人、以赛促销,宣传推介茅天山水田园和美食美物,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从春到夏,务川的“村”字头活动贯穿四季、各具特色:李花盛开时,丹砂街道官学社区将骑行比赛、赏花摄影与农事预售结合,游客提前锁定秋日果香;油菜花海间,柏村镇长脚村以“围炉煮茶”为引,为游客营造慢品田园的惬意时光;“五一”假期里,黄都镇大竹古村落还原农耕记忆,让游客找回乡愁。
务川自治县通过持续深耕“村”字头文章,让文化“活”起来、游客“留下来”、农品“走出去”,构建起“文化赋能、产业造血、生态增值”的乡村振兴新模式,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刘强|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