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大型专题  >  2016全国两会  >  焦点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李礼辉:关于及早着手保护方言的建议

中国日报网李礼辉 2016-03-10 10:49:41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摘要: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一般认为,汉语可以分为七大方言。汉语方言历史悠久,是社会长期发展变化的产物。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还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年轻一代方言退化的现象已经很明显。其中,城市比农村严重,大中城市比小城市严重,小的方言区比大的方言区严重,南方方言区比官话方言区严重。

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言有利于传承地域文化,促进社会安定。方言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语言工具。普及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并不矛盾。

建议尽早着手保护方言。具体包括:国家制定保护方言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制定实施细则;加强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并适当安排方言教育;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更加重视推广方言;在城市的一些公共空间实行普通话和方言双语播报;建立方言博物馆。

我的老家在福建莆田,家乡的方言是莆仙话,属于南方方言中的闽方言。春节长假我通常都回家乡,陪同母亲等亲人一起过年。亲戚朋友相互拜年贺新,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住在市区的亲朋好友变得越来越爱说普通话了,往往是常驻在北京的我说莆仙话方言,而常驻在莆田的他们却宁愿说普通话。更加令我惊诧的是,年轻的一代,从孩童到青少年,有许多人不大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了。他们只能用不很标准的方言说几句简单的诸如问候的话,却难以用方言叙事说理,更说不来方言俗语。家乡的传统戏剧他们看不懂,也谈不上喜欢。家乡的传统习俗对他们而言只是年节的热闹,他们并不理解也不想去了解。

莆仙话的使用人口大约有300多万,在南方方言中不算多。年轻一代方言退化的情况是否有一定的普遍性?我特地委托广东、福建、安徽、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四川等地的朋友,了解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徽语、湘方言、赣方言、吴方言以及西南官话等方言区的情况。由于不是专题调查,无法形成确切的数据,只能掌握一些动态。总体上看,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基本上使用方言,城里的中老年人说方言的多,但城市年轻一代方言退化已有明显的迹象,其中小的方言区比大的方言区严重,大中城市比小城市严重,南方方言区比官话方言区严重。城市里的一部分青少年不常说、以至于不大会说方言,从小离开原籍的青少年大部分不会说家乡方言。城市家庭中,年轻一代与父母的沟通较少使用方言,部分家庭由于父母的方言不同而不讲方言。城市小学、中学不教方言,部分学校实际上禁止方言。在职场中,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不讲方言成为潜规则。城市里青少年在公共场合讲南方方言的,在广东多一些,在其他南方方言区比较少。四川的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分布地区广阔,目前仍相对普及。

一种担忧涌上心头:多少年后,那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的美丽的方言会不会逐渐衰落甚至消失?

为此我查阅了一些关于方言的资料,对汉语方言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是我的一些认识、想法和建议。

一、汉语方言众多,历史悠久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一般认为,汉语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其中,官话方言又称“北方方言”,其他六大方言可以合称“南方方言”。总体来说,官话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使用不同官话方言的人能够互相通话;南方方言和官话方言以及南方方言内部分歧较大,使用南方方言和使用官方方言的人以及使用不同南方方言的人往往无法通话。

一个大方言区内部仍存在语言差异,因此方言之下又分次方言,次方言内部还可以再分为若干土语。例如,闽方言分为以下七区:闽南区、莆仙区、闽东区、闽北区、闽中区、琼文区和邵将区。闽南区又可再分为泉漳、潮汕、大田三片。

汉语方言历史悠久,先秦文献中已有记载,例如:《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汉代出现了我国方言研究的开山巨著——扬雄的《方言》,它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词汇集。此后,许多学者、文人都关注到方言现象。例如:晋•葛洪《抱朴子•钧世》:“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明•唐寅《阊门即事》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冰心《再寄小读者》:“他的诗是用方言写的,富于人民性、正义感,淳朴、美丽。”

二、方言是社会长期发展变化的产物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逐渐产生了汉语方言。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有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导致的相互影响等。早期的江南广大地区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人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差很远,不能通话。后来,北方人几次大规模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现在南方方言之间差异形成的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之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域方言;二是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不同时期南下的汉语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所在的地理和社会环境相对独立并且存在差异。

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其中官话方言是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二者的语音、词汇、语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南方方言没有官话方言的地位,与普通话的差别也较大,但它分布的区域很广,使用的人口众多,具有自身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此外,南方方言还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特征。例如,莆仙话把“我们”、“你们”、“他们”称作“我辈”、“汝辈”、“伊辈”,把“昨天”、“今天”称作“昨暮”、“今旦”,把“女婿”称作“子婿”,这些应都源于古代汉语。

三、方言承载厚重的文化

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表达地区的文化特色;也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文化包容性越大,越有魅力和影响力。方言理应得到珍惜和保护。

举例来说,流行于民间的俗语,包括谚语、俚语、歇后语等,往往地方色彩很浓,成为方言词语。莆仙话用“拗手骨”表示“不给面子”,用“三岁两秋”表示年龄幼小,用“程咬金三下斧”讽喻某人本领低下,用“嘴尖”比喻“多口多舌”,用“花嘴”比喻“花言巧语”,都十分生动贴切。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方言土语,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古典,听者也觉得趣味津津。”

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二人转”如果离开东北方言,那一定无法“转”动。

在文学艺术上,方言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胡适先生认为:“国语的文学从方言文学里出来,仍需要向方言的文学里去寻它的新材料、新血液、新生命。”“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方才有标准的国语。”文学史上的许多经典作品巧妙运用了方言口语,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二拍》、《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也在他的作品中娴熟使用了家乡话高密方言。

在各地的戏剧、曲艺、歌谣中,方言文化自然是源远流长。莆仙戏如《陈三五娘》、《周坚与夏莲》,如果离开了莆仙话,那一定会失去传统的文化意味,来自于上述传统戏剧的俗语,例如“陈三磨镜”(意指“另有目的”),“益春留伞”(意指“借物留人”),“周坚替死,夏莲补缺”(意指“有人做了替罪羊,有人走了好运”),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根基。

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是特定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体现着一个族群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和成果,通常被当作构成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同时,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个族群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化信息。在中国,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保护汉语方言则是保护不同地域文化遗产的基础,同时也为普通话的健康发展提供资源和保障。作家王蒙曾经谈到对语言的见解:“一种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的风光,是自然风光也是人文景观。”

四、建议尽早着手保护方言

语言学家周海中认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之中。

语言如此,方言亦是如此。因此,政府机构和语言学界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危方言,保护弱势方言,如此才能传承地域文化,促进社会安定。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普通话只是通用的汉语,并非用来取代方言。普及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丢弃方言。会说方言,并不影响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莫言的普通话可能不很标准,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在文学上炉火纯青的造诣。普及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并不矛盾。

除此以外,闽南语不仅仅通行于福建南部和广东潮汕地区,我国台湾的绝大多数居民说闽南语,东南亚和欧美地区许多华人社群也说闽南语。粤语不仅仅是广东、广西,也是香港、澳门的通用语言,北美、英国、澳大利亚的华人社群也说粤语。因此,方言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语言工具。

语言的传承需要足够的人群,语言的传承不可能跳跃代际。方言需要代代相传、代代相承。如果任由年轻一代方言退化,那么方言势必趋于湮灭。

语言的文化品质需要有文化的人们不断维护、不断提炼、不断提升。如果只有偏远农村教育程度相对低的人们说方言,而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居民放弃方言,那么方言的文化品质将逐渐劣化,因而趋向没落。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为了保存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为了提升我们的文化品质,我们应该尽早着手保护方言。建议:

第一,国家制定保护方言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制定保护本地方言的实施细则,促进本地方言的保存、提升、教育和推广。

第二,加强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具体来说:进一步推进各大高校方言学科的建设,培养更多专业研究人才。设立专项资金,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学者对全国方言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重点调查濒危方言、弱势方言、城市方言),积累丰富的方言资料(特别是有声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系列研究,并为政府制定方言保护方案、编写方言教科书等提供专业指导。

第三,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并适当安排方言教育。部分语文课,特别是古汉语和古典文学课,可以用普通话和方言同时教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与方言和地方文化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程,提高中小学生对当地方言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和传承意识。

第四,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更加重视推广方言。在已有的方言栏目基础上,增加学习方言的节目。方言类节目既要面向农村,也要面向城市,既要面向年纪较大的受众,也要面向年轻一代。一些优秀的电视剧和纪录片,例如《琅琊榜》、《舌尖上的中国》,都可以提供不同方言对译配音版本,增强优秀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鲜活互动。

第五,在城市的一些公共空间,例如公共交通、商场、电影院等,实行普通话和方言双语播报。

第六,建立方言博物馆。包括国家方言博物馆和地方方言博物馆,用以保存方言资料,展示方言文化,这既对普及我国各地方言知识,开展方言教育具指导示范意义,又能够很好地保护和传承当地特色方言,使大众对于语言的历史演变和文化风俗的变迁有更加理性的认识,提高人民群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感谢北京大学袁博、倪志佳、林少芳给予专业指导)

分享到6.79K
编辑: 宁波标签:
哈里与梅根亮相都柏林街头接受民众欢迎 伊斯坦布尔遭炸弹袭击 至少11死36伤(图)
北汽集团徐和谊:以大开放深融合迎接未来 促就业15条惠民生稳预期 前10月新增就业1200万
跟随电影去旅行:布拉格 在这里邂逅特工、寻找浪漫 papi酱获得1200万融资 看看国内外的网红是如何赚钱的?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独家策划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今天下午抵达新加坡,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在机场迎接。随后朝方一行乘车前往下榻酒店。当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与金正恩举行了会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