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查雅:“长城友谊奖”获得者助力中国制造业四十年大发展

作者:张之豪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2-21 15:38:09

巴塔查雅:“长城友谊奖”获得者助力中国制造业四十年大发展

中国工程实力的缩影:港珠澳大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日报网12月21日电(记者 张之豪)库马尔•巴塔查雅(Kumar Bhattacharyya)是英国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Warwick Manufacturing Group)的院长和创始人,也是英国著名的工业家、教育家和政府顾问。1940年,巴塔查雅出生于孟加拉的达卡县。1961至1970年,他在英国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获得工程管理硕士学位和工程学博士学位,后又在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取得汽车设计专业硕士学位。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成立于1980年,是世界领先的集教学、科研、工业发展及顾问集一体的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也是全英唯一拥有制造业皇家教授席位的学院。

1982年,英国政府派遣高水平技术人才代表团访问中国,巴塔查雅就是其中一员。首次访问期间,他被发展迅速,独具匠心的中国制造业深深吸引。然而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会与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如此紧密的联系。

巴塔查雅表示,中国对制造业充满热情并积极创新,所以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分量越来越重,并为全球科学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1984年,巴塔查雅首次访问中国时,中国改革开放只有四年时间。他还记得当时北京的旧机场,那时汽车还没有普及,满大街都是各式各样的自行车。他表示虽然当时中国制造业人才严重短缺,但是仍然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渴望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创新的精神。他说:“那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岁月,中国希望快速发展制造业,能够生产出世界一流的产品。”

巴塔查雅说,他相信随着中国的崛起,不仅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会提高,也能推动全球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他致力于通过先进研究的应用,教育和知识转移来重振中国制造业。

1983年,巴塔查雅邀请著名的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梁思礼以及航空航天工业部(现已撤销)的主要成员到英国,向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的专家学习,历时整整六个月。在此期间,他分享了有助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开发和设计的技术及知识。

中国工程师们突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使巴塔查雅印象深刻,他还在1985年邀请其中一些工程师到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工作。他表示,这不仅是当时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大学之间为数不多的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之一,还为英国与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友好关系奠定了三十年的基础。

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将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介绍给了一些中国最具创新性的企业和机构,而英国则教授了中国工程师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英两国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建立,至今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已经培训了两万多名中国的学生,工人和科学家,还授予了其中2,500多人硕士学位。

如今,接受过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培训的1,900名工程师在航天,运输及国防领域的中国公司和研究机构担任高级职位,其中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在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仍然每年培训300多名中国学生,并且还在北京和香港提供全日制课程。

巴塔查雅自2004年以来担任英国上议院议员,他表示:“中英两国在科学方面的合作进展非常顺利,合作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中国科学家在英国非常受欢迎,英国科学家在中国也是如此。”为了感谢巴塔查雅对中英两国在科学方面合作的长期贡献,北京市政府在2017年为他颁发了“长城友谊奖”。

(编辑:齐磊 刘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