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动了!关于我和我的外国同事去种田这件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1-04 18: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干饭”,是我们每天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你知道平时餐桌上经常出现的食物,是由哪些“原料”做成的吗?又是怎么种出来的呢?

而说起“种地”这件事,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确实展现得淋漓尽致,院子里、阳台上、地砖缝隙里、海滩上、沙漠里、就连太空,都是中国人种地的征途!

网友也表示:“中国人,种地魂,实属‘种花家’传统艺能了”↓

但在“种地”这件看似普通的事情上,其实也蕴含着中国智慧。

《新青年图鉴》是中国日报社和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联合出品的一档沉浸式体验节目,节目中中外小编将探访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沉浸式体验“中国最优秀青年的一天”。

在第一集《端牢中国饭碗》中,中外年轻小编小王和Alex决定前往湖北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探访一位中国“新青年”——“戴草帽的周老师”,体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一天。

而在这一路上,两人也“乱入”了各个试验田,对一碗米饭的由来有了更鲜活生动的认识。Alex还直呼“种田DNA动了”:"I think I have found my calling."(我找到了我的兴趣所在)

中国年轻人的种地智慧

这一集的主角 —— “新青年”周雷是一位粮食专家,也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他深耕水稻遗传育种与应用研究,攻克水稻耐冷基因克隆、籼稻花药培养力低下等多项难题。他每年超过300天“泡”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培育出16个水稻新品种。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5000多万亩、增产粮食30多亿斤,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了底气。

Food security is essential for any country. China has achieved this thanks to those diligent scientists who keep their feet on the ground. Zhou Lei, 39, is one of them.

A rice expert at the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ou is deeply involved in rice research and has cultivated 16 new varieties of rice so far.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科学家们或许都是一群身着白大褂在实验室中忙碌的学霸。他们精通多种技能,各种高大上的专业知识更是张口就来。

图片

但除了丰富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对于周雷和他身边的同事而言,农业科学家还有一个必备技能需要掌握——那就是,下地种田!

“田里全是戴草帽的人”

在农科院的试验田里,“种地博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可以说,他们是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一群人。

在玉米地、绿豆田、红薯地、水稻田里都能够看到戴着草帽的青年博士,正在热火朝天忙碌的情景。

图片

而负责水稻课题的周雷和他的团队,在湖北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鄂州基地里,8个人就培育了60多亩田。

不分寒暑,大家每天下田超过了七八个小时。

图片

Instead of staying in an air-conditioned office, however, grain experts like Zhou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in the fields, bearing both intense heat and the cold. The whole base of Zhou’s academy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200 hectares, while his team has over 4 hectares of fields in Ezhou. Eight people from the team spend 300 days a year there doing related experiments - at least seven to eight hours every day.

在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下,周雷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系列科研难题,也挖掘出了他们心目中的“天选之稻”和好种子。

这些深耕田间地头的农业工作者说,他们的使命就是让老百姓不光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为了让大家能够快乐“干饭”,他们拼了!

一份独有的成就感与浪漫

虽然平日里的工作很辛苦,但博士们也有着不少收获。就比如说,平日里的饭是一定管够的(笑)~

尤其看着自己收获的粮食谷物,一步步变成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粮食,最终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感觉,特别棒。

图片

“Usually we work very hard, but sometimes it’s nice just to be able to taste your own products,” said Zhou.

目前,周雷和同事们已经成功研发出了一款适合糖尿病人吃的功能稻,可以维持血糖上升缓慢。而对于未来如何让老百姓吃得更好,周雷也有自己的计划与希望。

“一是更高产水稻,因为我们现在人口是不断增长的,但是我们的土地肯定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尽可能提高单产。在产量上进一步突破,来保障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

“First, rice of a higher yield. Our population keeps growing, but our land is limited. We have to increase crop yields per mu. We need to make further breakthroughs in output to ensu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第二个方向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需要更优质更好吃的大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Second, with an increase in living standards, we also need rice with better taste and quality to meet people’s demands for a better life.”

“第三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的功能稻米,因为像高血压、高血糖的人占比不多,但是算起来,中国人口基数很大,也是好几千万人的需求,这些品种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The third target is to develop what we now call ‘functional rice’. People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or high blood sugar don’t account for a large percentage of China’s population. But China has a huge population, and there are millions of people suffering from these diseases. There is also a great market demand for functional rice.”

品尝着自己的钻研成果,看着试验田里的夕阳稻田,这是一份专属于农业科学家的浪漫。而正是这样一群日夜钻研、脚踏实地的科学家,让中国人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带给了中国人无可替代的安全感。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