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

【中国那些事儿】外媒聚焦两会:中国绿色创新驱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在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举措,以及中国在绿色转型领域给予发展中国家的帮助。2025-03-12 10:30

宁夏葡萄酒力拓日本市场

3月11日,为期四天的第50届国际食品·饮料展在日本东京开幕。2025-03-12 09:43

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人工智能教育生态需要重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3月12日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在人工智能这场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科技竞速中,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塔尖,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不仅是技术突破的“先锋队”,更应成为创新生态的“引领者”,要抢抓战略机遇,以教育革新为支点,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从“工具性应用”向“系统性变革”跨越,有力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高质量发展。2025-03-12 09:33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科技成果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3月12日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近年来,中山大学通过深化科研管理改革、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学校在生物医药、高端智能装备、环境资源、能源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并依托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未来,中山大学将进一步布局特色园区,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2025-03-12 09:26

西藏大学拉琼:我们这样守护“地球第三极”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拉琼3月12日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其生态系统整体脆弱,抗干扰和自我恢复能力较弱,未来应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快科学研究和生态修复,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确保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取得更大突破。2025-03-12 09:23

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水上农场”可助解决采煤沉陷区耕地复垦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3月12日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我国采煤沉陷区面积广阔,部分区域积水严重,传统复垦方式难以恢复耕地。通过构建“水上农场”,发展水稻种植和水生经济作物,结合“渔光互补”“稻渔共生”等立体综合利用模式,不仅有助于耕地占补平衡和粮食安全,还能促进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支持、技术攻关和产业协作的强化,将为采煤沉陷区的高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25-03-12 09:14

国家自然博物馆上新展 揭示远古人类狩猎智慧

探秘自然博物馆,看远古人类用石球流星锁狩猎!“2025-03-11 19:27

|<< 上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