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13世纪由党项民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的陵墓遗址群,坐落于贺兰山南段东麓。“西夏陵”由南至北分别被编为四个区域,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的北端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
“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西夏陵”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如西夏文和汉文残碑、鎏金铜牛、大石马、石狗、丝织物残片及许多精美建筑构件和艺术品等。其中,鎏金铜牛造型生动逼真,个体硕大,铸造工艺复杂,被称为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西夏的农耕文明发展水平。刻有西夏文字的残碑更是为揭开西夏王朝的神秘面纱提供了关键线索。
“西夏陵”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提供了特殊见证,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相信“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会让西夏陵成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也会让更多人领略到这颗来自西夏王朝的璀璨文化明珠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