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前驻华大使:从“后院”到伙伴,中国改写拉美200年外交经济史

在如今国际环境动荡不安、保护主义猖獗的背景下,中拉双方仍坚定致力于自由贸易和资源技术互补,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增长。

智利前驻华大使:从“后院”到伙伴,中国改写拉美200年外交经济史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5-04-15 09: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导读

今年是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十年来,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除美欧之外,拉美经济外交的“第三支柱”。愈发强劲的中拉经贸合作助力拉美国家抵御了经济危机,加速了工业化升级。中国在拉美的投资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如今国际环境动荡不安、保护主义猖獗的背景下,中拉双方仍坚定致力于自由贸易和资源技术互补,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增长。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贺乔治(Jorge Heine)

弗雷德里克·帕迪全球研究学院研究教授波士顿大学帕迪长期未来研究中心临时主任 智利前驻华大使

2015年1月,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次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时隔10年,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地位大幅提升。2017年以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有4个国家(巴拿马、萨尔瓦多、多米尼加、尼加拉瓜)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22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8个国家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员。2023年,8位拉美国家总统访华,创下历史新高。近年来,该地区的厄瓜多尔和尼加拉瓜两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再加上之前的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地区国家与中国签署的自贸协定总数达到5个;8个拉美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同拉美国家签署了近千项双边合作协议。

所有这些成就,是地区国家独立200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中最重要的发展之一。直到本世纪,拉美的外交、国际贸易和投资流动一直依赖于两大支柱: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欧洲。突然间,第三个支柱出现了,那就是中国。各国在管理外交关系时,手头可打的“牌”越多越好,在今天各国相互依存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如此。这让各国的选择更多,更容易应对国际经济周期的起伏。

中拉关系的发展正是反映了这一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拉美地区的贸易迅速增长,从2000年的120亿美元左右增长到2024年的约5000亿美元,增长了40倍。在2015年中拉论坛首次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10年内中拉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的目标,这个目标已经实现。据预测,到2035年,中拉贸易额可能达到7000亿美元。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03年至2012年被称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里,拉美地区迎来了30年来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接近5%。这使得地区国家有力抵御了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打破了“美国打喷嚏,拉美就感冒”的老话,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在那场全球金融危机中,没有一家拉美银行倒闭。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的持续繁荣及其对该地区丰富多样产品的需求。这巩固了地区国家的收入来源,使各国能够偿还外债,增加硬通货储备,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动荡。如果没有活跃的对华贸易,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如今,中国是南美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巴西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已达1800亿美元,巴西对中国的出口超过了对美国和欧盟出口的总和。智利也是如此,其39%的出口流向中国。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大幅增长。即使像智利这样过去吸引中国投资较少的国家,现在也已经迎头赶上。2019年和2021年,中国是智利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的投资领域也从最初主要集中于采矿业,扩大到能源、基础设施和运输等多个行业。去年11月建成的秘鲁钱凯港耗资36亿美元,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技术,它由中国中远集团建造,是中国在拉美地区高影响力投资的典型代表。

在当今国际环境动荡不安、保护主义猖獗、关税和经济制裁武器化成为治国手段的背景下,拉美国家仍然致力于推动自由贸易,增加同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和投资往来。在这方面,它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那就是中国——一个坚定保持经济开放,并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的国家。中国在绿色能源和电动交通方面扮演着领军者角色,而拉美地区拥有丰富的铜和锂储量,还有绿色经济所需的其他关键矿产。未来,推动中国技术资本与当地自然资源和充足劳动力“联姻”,进一步促进拉美国家的工业化,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Bridges of dialogu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王文倩】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