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   >   焦点新闻

这三年,“民心政治”已成“习式治国”新常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而今习近平明确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可见“民心政治”的确已成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常态。

强化责任,搭好改革“主体框架”

全面深化改革汇聚着方方面面的力量,把这些力量调配好、发挥好,是中央此次会议的重要考虑,也将促进主体责任更加细致化、制度化。按照中央的要求,牢牢扭住关键、激发主体责任,方能不断激发改革活力,把汇聚亿万人民希冀和福祉的改革事业持续推向深入。

人民日报评论部人民观点:以“忧患意识”锻造领导核心

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坚持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催生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战略,既深化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内涵,又拓展了管党治党的实践境界  到去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出台整三年。这个“治党方略”,首先就是以对执政地位与执政根基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深入回答了“为何治党”这一重大理论课题和时代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供给侧改革

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里根经济学,都有局限性,都只能参考借鉴,不能用以指导中国现在的改革和发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量合理借鉴西方经济学的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和“里根经济学”的供给管理的政策主张,采用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从供给和需求的状况特别是相互关系及其制度根源上进行综合分析。

习近平用数字编织的民生保障网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是习近平天天编织的幸福梦,2012年11月15日,在他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记者会上,他就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6年新年伊始,习近平考察重庆,同样强调民生。

【这三年】宁夏规范司法行为:让群众真正感受公平正义

2014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2015年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自治区检察院于2015年6月,印发《宁夏检察机关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在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这三年,国际社会盛赞习近平从严治党铁腕反腐

中国日报网推出系列报道“习近平治国理政系列谈”,请看第五篇《这三年,国际社会盛赞习近平从严治党 铁腕反腐》。

【治国理政地方谈】三年精准扶贫让4000万老乡笑着脱贫

四川省面对传统短板和攻坚新形势,强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金融助力扶贫“积极入席”,精准“贷”动500万老乡脱贫奔小康。山东省提出,到2018年底,700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脱贫“摘帽”,181.6万贫困户、394万贫困人口全部越过省定扶贫线,提前两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

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一系列反腐倡廉的制度举措前后衔接、上下配套,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管党治党的整体谋划、全面布局,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巡视工作蹄疾步稳,派驻工作有序推进,党的纪检体制制度之笼越扎越细,逐步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把握习近平谋篇布局灵魂,确定创新发展的路径次序

【特稿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系列谈三】五大整合、提升: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基础 【特稿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系列谈四】坚持和发展十八大精神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政治基础 

【治国理政地方谈】这三年,“习式反腐”渐入佳境

事实证明,“习式反腐”绝不是政治秀,三年来,“习式反腐”震撼中国,渐入佳境,这一场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和事业的反腐“革命”仍将继续。不得不说,习近平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果断和决心,掀起一阵阵反腐“风暴”,管党治党的笼子越扎越严,“习式反腐”渐入佳境。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三年:执行重于一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涉及15大领域、33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

三年来,总书记怎样抓作风建设?

2012年12月,就在习近平总书记赴深圳考察的前3天,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根据不同情况,围绕作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先后作出61次重要批示指示,并亲自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