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讲中阿哲理 答“中东之问”——习近平主席在阿盟总部的演讲注读

新华社 2016-01-22 22:27:06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冯武勇 柳丝)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21日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习主席在演讲中,针对“中东向何处去”的“中东之问”,用“交而通”的中阿哲理,阐述了中国的中东政策。

“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

此句出自《管子》,大意是:尚未见面就让人仰慕亲近的人和地,应该去走走;久久难以忘怀的人和地,应该来看看。

这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阿拉伯国家。演讲开篇,习主席引用此句,浓浓地传达出中国人对阿拉伯国家和人民的亲近感,唤起了中阿两个民族在千年丝绸之路上“出入相友”的高情厚谊。

“自己的指甲才知道哪里痒。”

习主席引用这句阿拉伯谚语意味深长,可以说是解答事关和平与发展的“中东之问”的一把钥匙。联想到当前导致中东部分地区乱局的深层原因,这句谚语蕴藏的深刻哲理和现实针对性不言而喻。

其实,中国也有类似的谚语。2013年3月,习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说过,“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

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削足适履、东施效颦,显然都只能适得其反。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此句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大意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应该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走光明正大的道路。

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立身处世之本也是如此。习主席借用此句表明中国对中东政策的立场态度,即中国在中东不找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的君子之道,这也是中国对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的一贯追求。

“中国人有穷变通久的哲学,阿拉伯人也说‘没有不变的常态’。”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原典出自《周易·系辞下》。这句话在中国耳熟能详,穷变通久,堪称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精髓之一。中国还有一句谚语,“欲速则不达”。所以习主席随之耐人寻味地指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十分重要”。

“当你面向太阳的时候,你定会看到自己的希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虽然历史文化不同,但只要中阿两个民族继续彼此真诚相待,甘苦与共,守望相助,定能携手走出一条共同发展的阳光之路。

分享到6.79K
编辑: 蔡东海标签: 习近平 中东政策 阿盟 哲理 中东之问
哈里与梅根亮相都柏林街头接受民众欢迎 伊斯坦布尔遭炸弹袭击 至少11死36伤(图)
北汽集团徐和谊:以大开放深融合迎接未来 促就业15条惠民生稳预期 前10月新增就业1200万
跟随电影去旅行:布拉格 在这里邂逅特工、寻找浪漫 papi酱获得1200万融资 看看国内外的网红是如何赚钱的?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独家策划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今天下午抵达新加坡,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在机场迎接。随后朝方一行乘车前往下榻酒店。当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与金正恩举行了会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