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至善高扬最美军医 ——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扶贫救心爱民为民纪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7-07 10:16:05

更多相关报道

大义担当托起心的希望 ——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扶贫救心爱民为民纪实

大医精诚攀登心术巅峰 ——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扶贫救心爱民为民纪实

大爱救心点亮生命之光 ——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扶贫救心爱民为民纪实

 

20148月,蓉城。

第二届“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名医”评选活动揭晓。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张近宝名列榜单。

伴随着张近宝起身快步走上领奖台,一股爱的暖流随之在殿堂内升腾。

“大医大德,至善至美。张近宝在一条播撒大爱的‘救心路’上,绘就出一幅医患守望相助的动人画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最美军医样子。”这是评委会给张近宝撰写的颁奖词,也是对张近宝团队每一名医务人员的生动写照。

医乃仁术。他们用爱攥热冰冷的手术刀,在无数先心病患儿的心间划破黑暗,镌刻出一道璀璨的人生轨迹。人民军医的大仁大德,在圣洁的刀锋上熠熠生辉!

决不能让红包玷污了军中红十字

林国芳在给父亲办理出院手续时愣住了:“怎么账上的余额比上次补交的还多?”

对照缴费单一看,竟发现另有人帮她预交过。联想到自己曾硬塞给主刀医生2000元红包,林国芳恍然大悟,不由得感慨:“这里医生正如病友所说,真的不收红包。”

“白大褂里套着绿军装,每收患者一个红包,就会在这身衣服上烙下一个洗不去的污点。决不能让红包玷污了军中红十字。”张主任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如果收了红包才用心看病,即便为患者治好了病,自己心里也会落下“病根”。

前些年,给医生送红包的风气有所抬头。从那时起,拒收患者钱物就成为科室一条“铁律”。有的实在拒绝不了,他们便在手术前收下,让病人安心,但这边病人一进手术室,那边护士长就找到病人家属,开始为医生退“红包”。

10岁宜宾姑娘雯雯父母是智障,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2010年,奶奶带着被诊断出患有先心病的孙女到科室求救。

一心想保住家里最后希望的奶奶,虽然每天吃的是酱油拌饭,仍怯生生地找到主刀医生欧阳辉,从皱巴巴的手帕里翻出300元钱,颤抖抖地递给他说:“娃娃就交给你们了。”

为打消老人顾虑,欧阳辉收下了钱。

手术成功后,欧阳辉又来到病房,将300元钱亲手还给奶奶,老人激动得直抹眼泪:“你们是‘金身’,不沾铜钱的活菩萨。”

过了几天,心存感激的奶奶又托人给科室做了一面锦旗。大家一合计,决定由科室出钱买下这面锦旗。

张主任说:“一面锦旗虽不值几个钱,可有些患者连治疗费都是东拼西凑的,我们能为他们省一个是一个。”

从那以后,科室新增了一条规定——不收患者赠送的锦旗。

一年后,雯雯该做第2次手术了,奶奶又提来土鸡,非要欧阳辉收下。实在推辞不掉,欧阳辉只好掏出100元钱买了下来。等雯雯出院时,欧阳辉又专门来到病房,将两张回家的车票塞到奶奶手里。

不受尘埃半点侵,全心全意为人民。近年来,科室先后退掉红包400多个、约30万元,每个人收到的贺卡、信件塞了满满一抽屉。

再高的薪酬也高不过军医的使命

都说,树挪死,人挪活。可他们却像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心外科。

“请不动,说破嘴皮都请不动。”2012年,信心满满的南京某医院领导带着年薪100万的筹码,找到科室主任张近宝,不料却扫兴而归。

如此高额的报酬,对于每一个人来讲确实很有吸引力,可张近宝却坦率地说:“我是一名军医,我的岗位在军营。”

这家医院不死心,又私下找到科室其他骨干,没想到都吃了“闭门羹”。

 “像这样被大家集体‘灭灯’的医院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们说,近年来,科室在同行中声名鹊起,慕名而来希望“开源引流”的单位越来越多,可他们都无功而返。

再高的薪酬也高不过军医的使命,再好的职位也撼不动团队的情结。

体外循环,是为患者术中提供生命支持的关键技术,也是一些医院开展复杂心脏病救治遇到的“瓶颈”。

2014年,某省人民医院找到科室体外循环组组长辛梅,许以科室副主任职务,来院提供技术支撑。

“你们开出的条件确实很诱人,可我是这个团队培养出来的,我的根在这儿,我的魂在这儿。”辛梅不容考虑,当场回绝了对方的邀请。

钱买不走,权带不走。面对一次次诱惑,大家想得最多的是肩上的使命、团队的需要。

武汉姑娘孙芹在科室ICU病房做护士8年,已成长为西南地区的ICU护理教学组组长。

去年9月,孙芹被派往武汉某知名医院进修。结业时,导师极力挽留她留院工作,不料还是被她婉拒。

“你傻呀?这里不仅工资高,关键你家在这边,一个人回去干什么?”一起进修的姐妹对孙芹的决定表示不解。

一天深夜,刚做完先心病手术的患儿接连哭闹不止,同时照顾3个孩子的孙芹忙得脚打后脑勺。

喂奶、换尿片、哄睡觉,她将所有孩子安抚睡下,已是凌晨3点。孙芹掏出手机,看见爸爸白天发来的短信:“芹芹,一个人在外要多注意身体,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

孙芹的眼泪唰地一下掉了下来,她怎能放得下心?这些年,为了工作她几乎一直在外面。有一年,科室接诊了一批重症患儿,孙芹连父亲生病都没能回家看一眼。

ICU病房护士长罗静说,在科室像孙芹这样的护士还有很多。有的技术过硬本可以到县市医院任护士长,有的家庭困难突出本可以想办法换个轻松岗位,有的生活条件优越本可以回家做父母的“乖乖女”,可她们都选择了坚守。

在这个团队看来,坚守是一种品质,一种态度,一种信念。他们将这份对部队、对医院、对医疗事业无限的忠诚和热爱写在脸上,刻在心上,印证在行动上。

宁可自己不挣钱,也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

55岁的刘先生术后躺在ICU病房内。

医生告诉他,手术非常成功。但刘先生和他的家人并不知道,医生在救治中,不仅尽心尽力治疗,还尽量为他省钱,就连一根手术缝合线也“斤斤计较”。

通常情况下,一些医生为图缝合打结方便,往往将一根手术线使用一次后,便将多余的线剪断丢弃,而他们却将一根缝合线分成几段用,为的就是尽可能帮患者省钱。

“听诊器里有良心,手术刀下含真情,处方权里见真心。”张近宝说:“线短一点,手术中医生操作起来会麻烦一点,但是对于病人来说,承担的费用就会少一点。”

接着,他算了一笔账,像刘先生这样的手术,需使用15根手术缝合线,如果每根缝合线分3段用,则可以节省10根,仅此一项就可以省去1000余元。

“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多年来,科室一直把“做适度检查、开透明处方、动阳光手术”作为医生基本底线,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始终为患者“精打细算”。

对于甘孜的小卓玛来说,同样是心外科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3岁起,小卓玛就患有复杂先心病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缺,在当地医院先后做过两次手术、花费上万元,也未见起色。

4岁那年,再次犯病,县城医院的医生摇摇头说:“准备后事吧。”

悲伤欲绝的母亲横下心,要带女儿上成都大医院。

乡亲们说:“去大城市瞧病,还不得背上一箩筐钱!”她想,那就去找解放军的医院,解放军最爱老百姓,兴许能少花点。

这个以土豆为口粮的家庭东挪西借了1万元钱,来到医院找到心外科。

为减轻一家人经济负担,科室一边积极为小卓玛申请基金会资助,一边在制定手术方案时千方百计为其减少开支。

心脏手术是用血“大户”,为节约手术用血,体外循环组决定对小卓玛采用“无血预充”技术,实现了手术“零输血”。

氧合器是手术必需设备,使用进口产品费用较高。为此,手术组决定使用国内产品代替,尽管增加了手术强度,但通过团队努力,小卓玛的手术费用全部被控制在基金会的资助额内,家人一分钱都没有掏。

高超的医术能治愈人身体的疾病,高尚的医德却能抚慰人心灵的创伤,心外科的医护人员就是这么一群德技双馨的医生。(李小平 谢机有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