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担当托起心的希望 ——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扶贫救心爱民为民纪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7-06 17:26:02

更多相关报道

大德至善高扬最美军医 ——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扶贫救心爱民为民纪实

大医精诚攀登心术巅峰 ——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扶贫救心爱民为民纪实

大爱救心点亮生命之光 ——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扶贫救心爱民为民纪实

3岁小女孩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

刚刚苏醒的她身上虽然插满了导管,不能说话,不能动弹,但看到推送的医护人员向她走来,苍白的小脸蛋露出了微微笑意。

她就是身患单心房单心室复杂性先心病、伴有7种并发症的重症患儿,就是辗转多家医院被拒收、医生宣判“死刑”的彭州小女孩宋可欣。

望着刚刚手术成功的小可欣,主刀医生张近宝眼眶湿润了。

这是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的希冀,这是一名医生对一个家庭的担当。

为了生命敢担险。

人们记住了这个科室——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

如果说医生是病人心中的希望,他们便是为希望炽热而灿烂燃烧生命的人

11月的拉萨,寒风肆虐。

天刚蒙蒙亮,心外科ICU主任丁盛披上大衣,直奔某医院会议室。今天,他和他的队友们,将为阿里地区10名先心病患儿做术前检查。

此刻,窗外肆无忌惮的暴风雪下个不停,眼看大雪就要封山,守在会议室门前的牧民们心急如焚:“能不能等明年开春后再做?”

“我们可以等,但孩子们等不起啊。请给我们一天时间。”医护人员们耐心细致地劝说,还是让焦躁的牧民们安静了下来。

造影、定位、穿刺……医护人员们穿着10多斤重的铅衣,在X射线下一站就是14个小时,尽管高寒缺氧让每一个人头痛欲裂、耳鸣难耐,但大家专心致志、毫不分神。

就在手术进行到第7个时,丁盛的痛风突然发作,锥心的疼痛让他直不起身,护士不停地擦拭他额头上的汗珠,配合手术的医生劝他休息一会儿,再进行接下来的3台手术。

“不能停,我多坚持一分钟,患儿就少被痛苦折磨一分钟。”每踩一次放射踏板,丁盛都要咬紧牙关紧锁眉头。

当最后一名患儿推出手术室时,筋疲力尽的丁盛再也坚持不住,一下瘫坐在地,只好被队友用轮椅推了出来。

这样不要命的不愿停,这样不愿停地去拼命,在心外科医护人员中已习以为常了。

2013年,大龄孕妇蒋利医生还未来得及收获做妈妈的喜悦就患上妊高症。若继续坚持,面对心外科术后监护的高强度工作,不但小孩保不住,大人也可能有生命危险。

“你不要命了!”“明天不准来上班,回家安心养胎。”同事们已经不记得这样提醒过蒋利多少回了,但第二天她还是挺着肚子照常穿梭在病房,直到孕期29周昏倒在办公室。

为了救蒋利的命,孩子被强行从妈妈的肚子里取了出来。

面对体重只有711克、身子只有巴掌大、连奶都不能吃的儿子,病床上的蒋利心如刀绞。对孩子的愧疚可能伴她一生,但作为一名医生,她又怎能忍心放下躺在病床上的其他患儿。

2014年11月,护士陈璐正忙着护理患儿,突然接到家里电话,父亲查出癌症晚期,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一面是家中病危的慈父,一面是躺在ICU里刚刚手术完的患儿,当时已有6个月身孕的她,看着浑身插满管子的孩子,将为人母的情感和不可推卸的职责本能,让她默默地把痛苦压在心底,一边坚持照顾患儿,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回家照顾父亲,最终在岗位上听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如果说医生是病人心中的希望,那么,他们便是为希望炽热而灿烂燃烧生命的人。

2014年冬,欧阳辉赴凉山州进行先心病筛查,因水土不服腹泻不止,可他还是用腹部把听诊器捂热,再去贴孩子胸口。那一次,他筛查了280名患儿,自己却虚脱到连抬一下手都很吃力。

7年里,一朵朵被病魔侵蚀的花朵在这里重新绽放;7年里,一个个被病痛折磨的医生在这里执着坚守。

这是“心”的希望,这是爱的奉献,这其中,饱含着太多的汗水和艰辛,付出的是青春和热血。

如果说医生是守护健康的使者,他们便是在鬼门关前与死神抢夺生命的人

“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手术是心外手术的‘塔尖’,号称‘刀尖上的舞蹈’,难在患者年龄小体重轻、耐受能力弱,难在患者心脏小血管细、手术难度大,难在术中变数大、复杂情况多,难在术后并发症多、护理要求高。”主任张近宝说,医生唯一能做的就是迎难而上,当好守护健康的使者。

苏州男孩星星刚出生就被诊断为复杂紫绀型先心病,因术后病情多次复发,面对奄奄一息的儿子,父母3次将其遗弃又抱回。

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人在看了中央电视台报道心血管外科的事迹后,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辗转千里前来求医。

“求求您,求求您救救我们孩子!”精神恍惚的父母死死拽着张主任的手说,这次要再救不好,这孩子我们就真的不要了。

张主任经B超详细检查发现,小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畸形,心脏主动脉和肺动脉长错位置。

这是一种严重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做吧,需要进行罕见的大动脉调转手术;不做,等待孩子的只有死亡。

“我们不担当,孩子就可能失去最后的希望。”随即,一场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斗悄然打响:

——从根部切断主动脉、肺动脉,调换位置;

——把“错误”大动脉上发出的两根直径仅1毫米左右的供应心脏血供的冠状动脉“挖出”,再移植到正确位置;

——取自体心包组织,修补移植造成的多处“缺口”。

“是心外科给了娃娃第二次生命!”半个月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面色红润的星星出院了。星星父母给孩子取名“军心”。

“他们敢在鬼门关前抢,是因为血液里流淌着对人民深沉的爱;他们敢与死神争,是因为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医院政委杜宜凯说。

2010年3月,来自宜宾的一对姐弟因患紫绀型先心病住进了科室,先做手术的弟弟因术后并发气道大出血去世,医院压力倍增。

姐弟俩的奶奶仍含泪央求给孙女继续做手术,留下家里最后的希望。

在一例手术失败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手术再次失败了怎么办?有人提出,不能再冒这个险了。

科室医务人员彻夜难眠,通宵挑灯研究姐姐的手术方案,大家一致决定:“多大的风险也要上,不能再看着鲜活的生命在我们面前消逝。”

在经历4次手术、历时4年的跟踪治疗后,女孩终于重获新生。

如果说医生是坚韧顽强的战士,他们便是敢在核桃大的“心阵地”上亮剑的人

他俯首侧耳,静静地听着患者倾诉,满眼充满慈祥与关爱。

他就是赁常文,心血管外科老主任,一位走过74载沧桑岁月的老人,一位有着55年军龄的老军医,如今虽然他已退休13年,但每天仍像战士一样铆在岗位上。

在心外科,每个人都跟老主任一样,时刻以战士的姿态保持冲锋的状态。

“是战士就要敢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是凭着这股子气,他们在“心阵地”上驰骋亮剑,“刺刀见红”。

2013年7月,心外科来了一位特殊病人。

9个月大的婴儿秀秀,因患重症法乐氏四联症病情严重,辗转多家医院被拒后,来到成都军区总医院心外科求助。

面对外院做过一期手术,二期手术风险倍增的小秀秀,医务人员坚定地说,“别人不敢接,不等于我们也要袖手旁观,军医都退缩了,孩子连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都没了。”

“心脏一期手术的刀口还没有完全愈合,粘连剥离、心脏插管、缝合力度稍有不慎,豆腐般脆嫩的心脏就可能再难复苏。”回忆起手术难度,医务人员们至今心有余悸。

整个过程在如核桃般大小的心脏上操作,医生的每一个精细动作都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任何一刀、一剪、一针出现问题,孩子就可能突然死亡。为了缝合那根截面仅芝麻大小的冠状动脉,医生在专门的放大系统下缝合了20多针……

时光飞逝,如今已4岁多的小秀秀生活得怎么样呢?2016年“六一”儿童节那天,护士长刘小燕打开微信,突然收到秀秀家人发来的视频,画面里秀秀和小朋友正欢快跳舞,童真的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逢敌必亮剑。”这是电视剧《亮剑》中的一句台词,也是心外科医务人员的真实写照。他们无论患儿病情多么复杂,无论治愈几率多么渺茫,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万分努力。

6岁男孩曾科,一出生就因患有罕见的“单心房单心室”疾病,被父母遗弃。

当养父母从垃圾中把他捡回时,襁褓中留着一张写有“希望医学创造奇迹”的字条。

2009年3月,养父母带着6岁大的曾科来到科室求救。面对这个极为稀少的病例,心外科的专家们也感到震惊,但面对从小被遗弃的可怜孩子,敢于亮剑的血性战胜了患得患失的纠结。

手术相当于给曾科重塑了半个心脏,用人工血管将上、下腔的血直接汇入肺动脉代替右心,维持整个心脏功能正常运转。由于这种小儿先心手术极少开展,心外科作足了准备,但术后还是出现了异常:患儿血压低至30—40mmHg,多项生理指标不达标。医护人员们轮流守了3、4天,患儿的情况才慢慢好转。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做了专题报道。

每一个生命的生死与苦乐,都连着家庭和社会;每一个患儿的健康与成长,都连着梦想和希望。

以大义担当道义,用生命挽救生命。心外科医护人员在核桃大的“心阵地”上,以勇气和执着铸成病魔难以撼动的铜墙铁壁,他们在那里,为心脏缺陷的孩子们卸下沉重的“心锁”,全心追梦。(李小平 阮建波 郭宏)

来源:中国日报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