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举行的“两会”重点讨论了中国2016年及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间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政策。
2016年3月5日,在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中国在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发展成果,重点提出在未来五年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消除绝对贫困,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中国跨越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条件。
海内外人士的目光都聚焦在今年和“十三五”规划期间的经济增长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政策手段。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报告中涉及经济增长目标的部分有两处特外受人关注。
首先,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设定在6.5%-7%的区间内,这意味着最低预期增长率为6.5%,而最高可能达到7%。
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9%,略低于最初7%的目标。对外贸易总额出现了2008-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萎缩。由于传统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国内经济增长压力日益增强,再加上国际经济环境低迷,2016年之后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区间有两个目的:增长不低于6.5%的目标显示了政府的决心,同时也留出了变动的空间。
第二,未来五年不低于6.5%的总体增长目标是每年的平均增速。
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6.5%,显然,这一数字将是2016年和整个“十三五”规划期间的最低增长目标,但是,政府依然希望达成高于6.5%,同时低于7%的增长率。
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政策手段。李克强总理并不倾向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采用的过度刺激方案,而提出了一系列温和的刺激经济方法,包括建设高铁、高速公路和乡村公路。例如,仅2016年一年,高铁投资总额就将达到8000亿元。
其它一些政策手段包括将财政赤字率适当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改革货币政策、稳定人民币汇率、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企业税费、投入1000亿元的财政资金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等等。
虽然李克强总理充分地意识到了下一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艰巨挑战,但是,他表示有能力和信心,在他所提出的政策指导、中国市场潜力和9亿强大劳动力的智慧和勤勉精神之下,中国将能实现其发展目标。
成功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将为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并为下一个发展阶段做好准备,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关于作者:诺丁汉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