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法治保障” 金融司法国际论坛在沪召开

10月23日,由上海金融法院、上海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金融司法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实务界、司法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法治保障”主题深入探讨。

聚焦“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法治保障” 金融司法国际论坛在沪召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4 15: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23日,由上海金融法院、上海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金融司法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实务界、司法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法治保障”主题深入探讨,推动各国优秀经验互学互鉴,为维护全球金融市场安全和秩序贡献法治方案。

论坛中,上海金融法院院长赵红从“审理公正、程序高效、诉讼便捷、裁判可预期”四个方面,介绍了上海金融法院保障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司法经验。

她表示,上海金融法院高度重视典型案例审理,创新金融审判执行工作机制,打造“智审、智管、智源、数字法庭”四位一体数字法院,建立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等司法保障机制,提高跨境金融争端解决的质量和效率,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规则治理,助力中国金融制度型开放。未来,上海金融法院愿同各位嘉宾继续加强沟通、凝聚共识,为全球金融繁荣稳定贡献法治合力。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王朝辉表示,当前金融市场发展日新月异,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加强对新兴领域金融纠纷的调研,协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统筹金融创新和金融安全,让更多中国金融司法经验从“中国实践”变为“国际借鉴”。

卡塔尔国际法院监管法庭庭长、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威廉·布莱尔介绍了英国金融审判最新实践,以及伦敦金融市场法律委员会对于金融风险预警、金融创新问题研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各国金融法律专家加强对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交流研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市场规则的确定性。

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教授郝山提出,真实、完整的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他建议,应当清晰界定“虚假披露”“重大遗漏”“重要事实”等关键概念,明确损害赔偿计算标准,并完善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程序规定,确保原告与被告均能依法维权。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宋晓燕围绕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及监管问题作出深入分析。她指出,唯有在稳健监管与开放创新之间取得平衡,方能促进离岸金融市场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论坛分设“数字金融、科技金融发展的法治需求”“金融基础设施跨境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投资者保护”三个专题展开研讨。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记者 周文婷)

【责任编辑:王颖】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