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联合主办的《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多语种新书发布暨德文版版权输出签约仪式,于10月15日在第77届法兰克福书展举行。
活动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华栋,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人文社科(德语)编辑总监多萝西・费策先后致辞。陈华栋阐释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多年来在战争审判、战争责任领域学术著作国际传播工作中的坚守与担当。他强调,《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多语种版本的出版,是对历史真相的坚定捍卫,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郑重维护,对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中日关系格局构建的深远助力。他表示:“这不仅是中国学术声音走向世界的一次重要展示,更是人类正义之声在全球范围内的有力回响。”
多萝西・费策高度评价这部著作,认为其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石,尽显学术严谨性与专业性。她说:“程先生的研究以翔实的证据为基础,展现了独立而客观的视角,为国际历史话语贡献了重要的声音。”
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副总裁瓦维洛夫・奥列格・基莫维奇通过视频发言,从跨区域学术交流和维护世界和平双重视角出发,肯定了本书俄文版出版的重大意义,同时表达了对防止战争悲剧重演、推动国际社会就历史问题开展理性对话的深切期许。“它有助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增进相互理解,留存并传承历史真相,让更多人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确保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译者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储欣予以视频发言,讲述多语种翻译过程中对历史细节的精准把控与学术严谨性的坚守。她表示:“我们真诚希望,通过这部著作,海外学界能更客观地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让人类在铭记苦难中携手前行,共同守护和平”。
著作创作者程兆奇教授现场深度解读史料研究和著作创作的历程。他结合自身数十年对上千部中日史料的深入挖掘、梳理、研究的经历,阐释了以客观视角和学术力量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性,强调学术是守护历史记忆的有力武器,只有基于扎实史料的严谨论证,才能让历史真相经得起时间与各种质疑的考验。
在全体嘉宾的见证下,《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英、韩、日、俄四语种版本揭幕仪式与德文版版权输出签约仪式举行。四语种版本的集中亮相,展现了本书在国际传播领域的阶段性成果;而德文版版权的输出,更标志着这部 “守护历史记忆”的学术著作在国际学术交流领域迈入新发展阶段。
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将继续携手国际合作伙伴,推动这部著作以更多语种形式走进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让严谨的学术论证成为历史真相坚实的 守护者,为构建基于历史真相、面向未来的国际认知贡献中国学术力量,让和平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记者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