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8月22日电 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向文明进步的伟大跨越。
正值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来自25个国家的媒体记者赴藏参访,实地见证了西藏的现代化实践成就。
西藏所处的青藏高原有着“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之称。为了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中央和西藏自治区编制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保与建设规划。目前,西藏将超过60万平方公里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0%以上;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丰沛的水汽孕育了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旅游。南非《非洲时报》副总编孙想录感慨,原以为西藏是缺氧的高原,没想到藏着如此葱郁的森林,西藏处处是未曾雕琢的美。
良好的生态就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森林周边村民“摇身一变”成为守护者,不少生态岗位由本地居民担任,他们在巡护、物种监测等岗位,通过“生态岗位补贴”增收,形成了“保护即生计”的可持续模式,彰显生态保护的“西藏智慧”。
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新侨报》总编辑李华东表示:“这样的画面让‘生态’二字变得鲜活,既守护了自然,又让当地人共享发展红利。”
西藏的生态保护不仅守护了自然之美,还为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创造了人类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如今,西藏初步建立起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等领域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49万公里,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83条,川藏铁路拉林段建成通车。
飞驰在世界屋脊上的高铁动车,成为外媒记者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窗口。复兴号的“平原级舒适”体验,正重新定义世界屋脊的旅行方式,推动西藏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14年开通的拉日铁路是青藏铁路的延伸线,全长251公里。它的开通运行结束了西藏西南部地区单一依靠公路运输的局面,将拉萨至日喀则的车程从6小时缩短至2小时20分钟。
“我在这趟高原列车中感到十分舒适,(身处车厢内)我感觉和在其他平原地区一样。”来自印度媒体Behindwoods的资深主持人玛鲁达纳亚哈姆·迪鲁提卡对复兴号动车组运行效能发出惊叹,舒适的旅程体验让她切实感受到了高原高铁技术的进步。
“难以想象,如此高海拔地区,列车运行如此平稳,体验如此舒适,中国铁路技术真是令人惊叹!”印度印地新闻台总经理兼总编辑阿图尔•阿格拉瓦尔如是说。
蒙古国MGL电台总编、主持人图门登贝勒•孟赫巴特表示:“乘坐复兴号高原动车非常舒适,方便又安全,车厢显示屏还能看到温度、速度等信息,感觉很温馨。”
海外媒体人的见证与感叹,成为西藏巨变最直观的注脚。这条从历史通向未来之路,既是绿水青山间的生态之路,也是雪域高原上的幸福之路。
(编辑:齐磊 审核:马芮 韩鹤 王成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