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手记 | 论欧洲人为什么热死也不装空调

海外手记 | 论欧洲人为什么热死也不装空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7 02: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欧洲人环保,真是省钱的环保

纬度高、房子老,已经基本能解释为什么欧洲人不装空调了。但社交媒体上偏偏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欧洲人都很重视环保,为了地球的明天,宁可肉身扛烧烤天也绝不装空调。

以我在这里的经验,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

一方面,不少欧洲知识分子确实比较关心地球、关心人类,愿意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而忍一忍。7月份笔者去拜访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巴特·德塞恩(Bart Dessein)时就赶上一波热浪,老教授和我一起在热到发烫的空气里苦熬,一边擦汗一边说“空调多了,气候变化就加速了。”

笔者与Bart Dessein教授的自拍。摄影:张周项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老汉学家的觉悟,普通欧洲人的环保热情主要靠经济诱惑来保证。比如欧盟成员国都有着详细的垃圾分类制度,比利时更是高度复杂,给垃圾分个类堪比手解一元二次方程。下边这四种颜色的袋子只是比利时垃圾袋的一部分,这里的垃圾袋要分为:
装厨余垃圾的;
装金属和塑料的;
装干净纸的;
装厕纸的;
装被披萨污染过的纸的……

比利时N种垃圾袋中的四种。摄影:张周项

别说咱一个初到不久的老外,就是本地人也对此心生畏惧。我有一个法国朋友,每次来比利时游玩,产生的垃圾都是放在袋子里带回法国扔,因为法国垃圾分类好歹比比利时粗糙一点,塑料和干净纸能放在一个袋子里。

比利时人民能接受如此严苛的垃圾分类,一个重要驱动力就是钱。这里的环保部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着给每一位垃圾分错的居民开出350欧元的天价罚单。

挣钱不易,跟350欧元比起来,解个方程算什么啊。

欧洲人捡瓶子的热情也很高,笔者三个月见到过不下五次有人装一袋瓶子拖着走,甚至有次一位夏天穿貂的女士拉着一大袋子瓶子坐公交。但那是有经济因素支撑的,毕竟每个汽水瓶能换零点几欧元,一大袋子能换20欧元,对一部分欧洲人来说不算看不上的钱。

欧洲人节省能源也是动力满满,因为电费贵而油费便宜。比利时的电价由市场调控,几大电力公司价格有差异,差不多一度电0.4欧元是正常价格,是国内电价的七倍左右。欧洲家庭用电的地方多了去了,做饭用电磁炉和烤箱、取暖用电暖器,算下来价格可不低。

欧洲典型的电磁炉灶台。摄影:王蓝鲸

再考虑到不少人住的老房子有壁炉,欧洲超市有一种咱们国内很少见的商品:木柴,主要供大家生火用。果然只要有经济利益驱动,人什么事干得出来。

五千克袋装木柴,卖5.99欧元,算下来可能还比电费取暖更划算。摄影:张周项

在经济因素不是特别起作用时时,欧洲人会不会继续保持生态环保、艰苦朴素的作风就很难说了。笔者出差住了家竟然有空调的酒店,插卡取电十分钟后给冻得瑟瑟发抖,忍着刺骨的冷风挪到控制面板一看,默认设置的空调温度竟然是5摄氏度……

过了一会笔者出门时发现地有点脏,就请前台安排保洁来打扫。等笔者归来,只见小伙干净利落地打开窗,一边通风一边在空调的冷风中擦地。我瞟了一眼控制面板,又被设定回了5摄氏度。

合着节省能源这事,主要取决于电费账单寄给谁呗?

 

 

|<<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杨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