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文风大家谈】好文风,立场为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5-04-13 10: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文风是作风的外在投射,文风的背后是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不能准确反映广大群众立场、观点和价值的文风,必然不为群众所接纳。好文风,要先站稳群众立场。

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形成好的文风,须得主动贴近百姓,学习群众的话语,用群众的语言表达百姓的心声。

讲群众的话就是为群众代言、立言。讲话、行文的目的是为老百姓办事,体现的是“为了谁、依靠谁”的立场问题。办好群众的事,既要让群众讲出心里话,也要倾听和善讲群众想讲的话,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出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只有当从笔尖流淌出的感情与人民群众的心跳同频共振时,才能具备浓浓群众底色的好文风。

讲群众的话是为了让群众听得懂。听得懂是产生共鸣的前提,有共鸣才更能被接纳。好的文风,就是用朴实无华、群众耳熟能详的话语,用大白话阐释大道理,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就像毛泽东同志用“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来通俗解释运动战。习近平总书记用“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虚胖不行”来阐释创新驱动是必然趋势。用通俗化、生活化、本土化的语言,把群众日用而不觉的道理、书报上枯燥的理论,讲成育人启智的生动故事,把阳春白雪讲出充满人情味的烟火气息。

讲群众的话还要让群众爱听。官话套话味同嚼蜡,假话空话令人生厌,带泥味的“土话”和有时代感的“潮话”让人耳目一新。话语的更新是文明传承的生命力,把复杂深奥的问题讲得简单明了、把简单明了的问题讲得有理有据、把有理有据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把通俗易懂的问题讲得生动有趣。如此这般,老话可以讲出新味,有滋有趣,听而不烦。

心中有群众,文中才能见群众。用群众听得懂且爱听的语言,讲群众关心的事,这样才会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亲近、可信。

【责任编辑:王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