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去年12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成功闭幕,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一框架将推动人们应对地球危机,通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增加对生物多样性的投入、积极开展国际项目合作等方式,将这一历史性共识转化为行动,携手开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
在我们的银河系中约有1000亿颗行星,但只有一颗被发现具备维系生命的能力——我们的地球。
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孕育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数百万个物种。
但它也是脆弱的,正在面临威胁:每年有1千万公顷的森林被破坏;地球上三分之二的海域正受人类的影响;就在今天,将有200个物种灭绝,而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去年12月,由中国担任主席国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蒙特利尔成功闭幕。在全球优先事项的关键共识下,各方一致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称“昆蒙框架”),设立了23项目标,达成60多项决议,希望以此来保护自然,努力确保人类和地球的未来。
然而,这个框架只是一个指导蓝图,旨在确定全世界必须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为了促成真正的变化,我们需要将其转化为行动。
正因如此,今年生物多样性国际日的主题被定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我们必须加速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这三大地球危机,从共识迅速转向实施。
特别是,由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可分割,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它们二者之间的联系,并支撑政策决策。健康的生态系统不仅是数百万种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家园,还可以作为碳汇吸收碳排放。要解决气候危机,我们必须与自然共进退,而不是站在它的对立面。
此外,我们必须大幅增加对生物多样性的投入。每年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8240亿美元,但目前全球实际投入只有1420亿美元,仅占全球GDP的0.1%左右。就这一点来说,我们急需改进。
中国在COP15第一阶段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如果要填补巨大的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还需要更多类似的倡议。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我们致力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并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自然承诺”项目,我们致力于支持全球各国将“昆蒙框架”蓝图变为现实,并将自然置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例如,去年我们与其他联合国机构合作,启动了三个全球计划,支持超过138个国家按照“昆蒙框架”更新其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加快资源动员。我们的全球生物多样性金融倡议也致力于增加用于保护自然及“自然向好”的公共和私人融资。
在中国,我们与政府机构合作40余年,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已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保护中国生态系统的共同承诺至关重要,能够促进人们为扭转环境退化、恢复和繁荣生物多样性而不懈努力。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愿意继续为这份共同事业而努力,并利用我们的全球网络和专业知识,支持中国实现“昆蒙框架”目标。
在此过程中,由于生物多样性没有明确的主题或地域限制,加强不同部门和地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与协调至关重要。此外,整合陆地、水域及海洋的保护战略,使其相互支撑也同样重要。
我们还将努力调整资金流向,使其惠及自然。那些损害生物多样性的项目投资,包括全球数十亿美元的农业补贴,应转而流向野生动物栖息地与生态系统保护。
塑料污染是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之一,对于海洋生物尤甚,每年有14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
现在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只剩下7年的时间,如何保护自然,将决定人类和地球的未来。
“昆蒙框架”是一份成熟的计划,现在是时候通过脚踏实的行动将其变为现实了。让我们携手保护生生不息的地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
本文原标题为 "Biodiversity crisis must be urgently addressed"
责编 | 宋平 栾瑞英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庄舒涵、尹康君、冯小源、姚芹芹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