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3日开通运营以来,在短短的17个月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截至5月16日,中老铁路全线累计发送货物突破20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运量超过400万吨,货值达177亿元。这一壮举为促进中老两国贸易畅通、加强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来源:央视《正点财经》,5月16日)
通关效率快,打通跨境运输新通道。数据多跑腿,企业快通关。中老铁路通过一体化通关、转关等方式优化通关手续的办理,实现铁路、海关、企业各方数据共享,为货物运输提供了更快速、便捷的服务。针对进口水果保鲜期短、运输时限要求高的特点,铁路部门探索出“中老铁路+中欧班列”和“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运输新模式,为中国人民实现“水果自由”提供有力支撑。如今,泰国的榴莲送到中国昆明只需3天时间,打破了泰国运输水果至中国所需时间的最快记录,运输损耗也显著降低。5月,随着新一季东南亚水果成熟期的到来,大量山竹、龙眼等热带水果通过“中老铁路”入境,极大丰富了国内“菜篮子”。
运输通道畅,拓展贸易发展新空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中老铁路不仅为中老两国的商品贸易提供了可靠的运输通道,也为两国间的合作项目提供了便捷的物流保障,对促进中老两国的经贸往来具有重要意义,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中老铁路开通运营17个月来,运输的货物品类也日趋丰富,从最初的10余种拓展到2000余种,国际货运量也早已突破300万吨,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自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通以来,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这条铁路开启老挝之旅,撬动了旅游业发展潜力,直接拉动老挝人民发家致富。
合作方案强,探索两国发展新常态。中老铁路开通后,众多关联企业纷纷进驻万象、琅勃拉邦、磨丁等车站周边,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放大铁路经济效应,加快当地生产要素调整,为老挝跨境物流、商贸合作、金融投资、人文交流等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中老铁路促进了区域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给中国、老挝以及邻近的东盟国家企业和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机遇和红利,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去脱贫致富的“中国方案”,也带去了信心和希望。
未来,中老两国将通过“中老铁路”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实现更为密切的多层次互动,架起合作共赢的友谊之桥。(文/余培胤 赵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