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合作走深,外交创新,共促稳定,共谋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5-19 19: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31年来,不断加强安全合作、经济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并及时调整完善对中亚政策。在当前动荡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坚决摒弃冷战思维,支持中亚国家的大国平衡外交,对在中亚地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抑制地缘政治冲突风险起到积极作用。未来,中国对中亚外交需不断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双方合作的制度化水平,采取差异化和整体性并行政策,推动与中亚国家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31年来,始终把中亚地区作为周边外交重要方向,大力推进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国西部战略和安全形势,塑造了良好周边环境,而且促进了中亚国家稳定与发展,并为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共赢树立了典范,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一大亮点。

安全上,中国与中亚国家通过和平谈判,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实现了边界安全。秉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中国与中亚国家通过双边和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安全合作,有效应对了包括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在内的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为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应对共同威胁、维护地区稳定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经验借鉴。

经济上,双方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对接合作,推进互联互通,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方面深化合作,为未来双方务实合作打下良好基础。人文上,双方在各个领域“多点开花”,不断开掘新的合作点,传承世代友好,为未来双方进一步增进“民心相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始终根据中亚地区形势变化和中亚国家现实需要,及时调整完善对中亚政策。从中亚国家独立之初以发展政治关系为主,升级到政治、安全、经济、人文全方位合作;从双边跨越到双多边并重;从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跃升到战略伙伴关系;从2001年上合组织宣告成立、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构想,再到建立“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中国对中亚外交一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升级。

自2018年以来,中亚五国重启多边合作,迄今已举行三次峰会,达成多方面共识,合作效果逐渐显现,凸显中亚地区的整体性和中亚国家的自主性,为中国推进与中亚国家加强整体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中亚各国均推出本国中长期发展战略,显示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各国都在主动求变,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健全法制经济,加大对外开放,致力于振兴经济,为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能。

“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注入新的活力。2020年7月,首次中国与中亚五国外长会晤在线上举行,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多边合作驶入专门的机制化轨道。建立中国与中亚的“5+1”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中亚联合自强的一种积极呼应。当前,美国、俄罗斯、欧盟、印度、日本都已在中亚建立起自己的“5+1”机制,中亚国家普遍奉行大国平衡战略,乐见大国在中亚良性博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阿富汗剧变、俄乌冲突等相互交织,大国竞争明显加剧,中亚地区局势正在发生新的复杂深刻变化。中亚国家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普遍实行“大国平衡外交”,希望外部势力在中亚形成良性竞争,以便左右逢源,多方取利。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逐渐成为影响和拉动地区格局变动的主要变量,引起域内大国关系和中国-中亚国家关系的复杂微妙变化,使中国对中亚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战。与此同时,美国改变在中亚政策,从以遏制俄罗斯为主转为对中俄进行双重遏制,甚至以制华为主,通过破坏“一带一路”项目、炒作涉疆议题、拼凑排华包围圈等手段,对中国在中亚实施全面围堵,令中国的战略压力陡增。

基于此,中国坚决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零和游戏”,公开宣布不在中亚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参与中亚地区的地缘争夺。中国愿同进入中亚地区的所有大国开展建设性合作,共同维护中亚地区稳定和发展大局。中国在中亚地区也致力于与其他大国保持和平共处,为大国在中亚地区和平共处和中亚区域治理走出困境提供了新路径、新希望,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地区各国“选边站”的压力,切实支持中亚国家的大国平衡外交,对在中亚地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抑制地缘政治冲突风险起到积极作用。

图片来源:中新社

未来中国对中亚外交将步入攻坚期,应继承发扬成功合作经验,正视挑战,解决问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主动的行动,努力推动与中亚国家关系在下一个十年发展得更好、更快。

第一,树立和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与中亚国家地缘相接,历史相连,文化相通,且同为发展中国家,在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立场相同或相近,均面临发展、振兴本国经济的共同任务,这为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先天优势。

第二,提升双方合作的制度化水平。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虽然取得长足进展,但由于尚缺乏有效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制度安排和机制性保障,双方合作效率仍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与双方关系水平不相匹配。中国应与中亚国家共同完善在公民领事安保、海关检疫、航空管制、旅行安全、灾难救助等方面的合作机制,确保有关制度落到实处。

第三,采取差异化和整体性并行政策。多样化、差异性是中亚国家的鲜明特点,应分区域、分国别、分领域开展有的放矢的精细化合作。考虑到中亚地区是大国力量激烈博弈之地,各大势力在中亚地区互有长短,各具优劣,应本着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切实处理好中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力争将大国博弈对中国与中亚地区合作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与此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和形势变化,中亚国家的自主愿望和地区合作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中亚地区的整体性和地区性强化是大势所趋,域外大国纷纷推出地区振兴计划,也为中亚区域合作提供了推力。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Power-balancing diplomacy"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庄舒涵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