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嫦娥石”的发现过程

揭秘“嫦娥石”的发现过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9-09 19: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9日电(记者 赵磊)近期,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科研人员通过对该院获得的第一批月壤样品和第二批光谱样品联合系统研究,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Changesite-(Y)),该矿物为我国发现的第一个月球新矿物,也是人类发现的第六个月球新矿物。该矿物获国际矿物学会(IMA)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CNMNC)全票通过批准。这个重大成果开创了我国天体矿物发现历史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发现宇宙新矿物的国家,必将载入我国和世界航天科技探测和天体矿物学研究发展史册。

2021年7月12日,在国家原子能机构能力建设保障下,核地研院以“裂变聚变核能元素研究”为主题,申请获批成为首批次开展嫦娥五号月壤科研样品研究的单位之一,获得月壤科研样品50毫克。2021年11月10日,再次获批第二批月球科研样品,获得月球样品光片1个(15毫克)。

在开展第一批月壤样品研究时,科研人员通过对数十万个平均大小仅10微米的月壤颗粒开展矿物学研究,在一颗不足10微米的月壤颗粒中发现并锁定了疑似新矿物,开展了针对性的系统研究。然而,由于矿物颗粒太小,在现有仪器设备探测能力下,难以满足获取理想的结构数据。由于申请的样品量有限,全部研究仅允许消耗使用最多20毫克。面对种种困难,核地研院科研团队没有放弃,将目标投向了申请获批的第二个光片样品,统计了样品靶上14万多个颗粒,找到了一些新矿物的踪迹,但有希望测到单晶结构的只有一颗,而这一颗还裂成了三小块。最终团队使用聚焦离子束电镜切出了一颗10*7*4微米的纯的单晶颗粒,然后将颗粒转移到单晶衍射仪上收集衍射数据,最后解译出晶体结构。

团队对新矿物样本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晶体光性描述、物理性质计算等,通过系统详尽的矿物学研究,确定其为一种从未被发现过的新矿物。其后,科研团队撰写研究报告,提交给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2022年8月,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全票通过了嫦娥石研究报告并颁发批准函。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