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 3月CPI重回4时代:压力依旧存在,但积极信号不断释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4-15 15: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这是CPI同比涨幅连续两个月收窄,并回落到5%以内。其中,城市上涨4.0%,农村上涨5.3%;食品价格上涨18.3%,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消费品价格上涨6.2%,服务价格上涨1.1%。

实际上,造成物价系数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疫情特殊因素,因为运输受阻,使得供需存在一定的脱节,尤其是农民生产农产品难以实现顺利销售,对居民食品价格推升较大,导致鲜果和鲜菜分别上涨;二是肉类价格由于供应不足,依然沿袭去年价格走势,且上涨较快;受肉类价格上涨影响,水产品、蛋类等价格也跟势上涨。

最为重要的是,1季度为应对疫情导致经济下滑,央行两次降准释放了天量资金,虽然对解决企业融资难、缓解实体企业融资紧张局势、刺激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却推高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通货膨胀率。

很明显,1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是各种综合因素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当前我国客观经济现实,是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特殊历史时期的正常反映,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需要弄清楚我国1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到底有哪些利弊,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致涨幅过快、过高,确保民众生活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稳定。

或许有人单纯地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只有弊端,哪能谈得上利好呢?当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最直接的后果则是导致物价上涨、甚至是通货膨胀,这对广大民众尤其是社会中低收入阶层来说,会导致生活成本支出的上升,生活压力的加大,尤其是对城市低收入居民来说,很多人可能生活都形成较大的困难,甚至是难以为继。这应该是CPI上升给民众带来的最直接后果。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居民消费价格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比如近两年一直处于2%的低水平,则表明居民收入放缓和居民消费能力放缓,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也放缓,如此则带来整个国家就业状况的恶化,对社会稳定都会带来较大的压力。从这一因素考虑,当然居民消费价格系数上涨到4时代还是有相当大的利好的:

其一,它实际释放了中国经济走出疫情带来的严重停止不前影响的信号,复苏迹象显现。因为央行、财政部门、金融机构等部门为让企业尽出摆脱疫情带来的损失,采取了降准、减税降费、降低贷款利率等系列优惠财税金融政策措施,使得我国企业全面进入复工复产期,经济下滑局面得到遏制。

其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尤其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也会带来一定的生产激励效应,让种养殖专业大户更加注意到发展生产的重要性,更加重视稳定和扩大生产,提高种养殖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保证市场供应,从而遏制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过快上涨,也让农业种养殖专业户们从中获得更多的生产盈利。

其三,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有利于从整体上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刺激国内企业生产的增加,进而活跃经济,既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也为社会就业增长提供较大的空间。今年全国有八百多万高校毕业生,需要企业发展来容纳更多的就业人群,以减轻政府压力,为社会稳定提供有效的“海绵垫”。(文章作者为知名财经作家)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