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别再浪费时间互相指责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4-04 07: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金垣洙为中国日报旗下智库“中国观察”独家撰文指出,在新冠病毒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各国应该停止互相指责,放弃单边思维,转而携手合作,迅速遏制疫情,在为时已晚之前避免这场全球卫生危机引发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此外,疫情也提醒人们反思过去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构建可持续未来的愿景转化为现实。

新冠病毒像海啸一样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这个“看不见的敌人”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之大,自二战以来鲜见。

图片来源:路透社

自去年年底以来,第一波疫情首先在中国及其东亚邻国得到确认。短短数月内,第二波疫情对欧洲和北美造成了更严重的打击,并呈现出全球蔓延之势。为了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许多城市、地区甚至整个国家被迫封锁,这即使在战争时期也是前所未有的措施。

事情在好转以前往往只会变得更糟。这场战后最严重的全球卫生危机,如果不能迅速遏制,将会引发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1

这种病毒的传播和变异轨迹仍未确定,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滋生了恐惧,而恐惧是当前这场卫生、经济双重危机的核心。

由于存在不确定性,人们正在对疫情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各种设想。最好的情况是,这种病毒可能只会造成季节性传染病,随着夏季的到来,疫情将在北半球逐渐消退。但也有人预测,这种病毒会迁移到南半球,然后在下一个冬季到来时在北半球卷土重来。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病毒很可能通过进一步的感染和变异而增强,因为南半球以发展中国家居多,疾控能力普遍较弱。如果到那时还不能提供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它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将会大得多,从而引发更严重的全球衰退。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最坏的情况是,这场疫情将把整个世界带入上世纪30年代那样的大萧条。

所以我们的任务很明确:我们需要尽一切可能来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这的确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如果我们携起手来,这并非不可能。

2

新冠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没有一个人、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在这个高度互联、相互依存的时代,隔离不是长久之计。因此,互相帮助不是为他人做慈善,而是对自己的未来投资。如果我们不帮助他人阻止病毒侵袭,它很可能会回来困扰我们自身。

然而不幸的是,国际现实与这一要求相去甚远,各国对疫情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在当前这个紧要关头,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行动,而非各自为政,采取单边行动。所有国家都应尽快从其他国家的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进而共同找出最佳方案。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从总体上看,东亚地区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好地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这就是从过往的最佳实践中总结经验带来的好处。东亚国家在2003年的“非典”和2015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中吸取了教训,因而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准备更加充分。

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互相指责了!世界各国领导人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否则就会为时已晚。

3

遗憾的是,全球治理体系存在严重赤字,使各国难以采取必要的共同行动,相互帮助。

从这一角度看,3月26日举行的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视频会议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他们的持续领导力,对改善全球治理和促进全球集体合作至关重要。

当前亟需各国携手合作、采取联合行动的领域包括:

加快研发新型安全疫苗、治疗药物和检疫措施,并制订安全旅行指导方针,最大限度地减少新一轮感染风险。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第二,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减轻和遏制病毒,为预警、预防和应对疫情蔓延提供技术支持。提前准备国际援助,以防欠发达国家出现任何超出其应对能力的突发卫生事件。

最后,提前准备国际金融刺激方案,防范发展中国家在遭受公共卫生危机后爆发金融危机。

4

除了这些立即采取的行动,我们还需要深入思考大自然可能通过病毒向我们传递的潜在信息。新冠病毒危机暴露了我们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的危害。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蚀,可能迫使病毒开始寻找新的宿主。拥挤的大城市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是老人、病人以及其他远离社会核心的弱势群体。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去纠正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过度开发与无意忽视。因此,应对当前新冠病毒危机的解决方案不应只是权宜之计,而更应该立足于长期愿景,构建更加以人为本、以社群为基础、对自然友好的未来。

毫无疑问,将这些启示转化为具体行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成功了,这场新冠病毒危机将令我们因祸得福。

人类正站在十字路口,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者:金垣洙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

韩国与时斋智库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