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学者呼吁国际社会凝聚全球秩序新共识 以合作破局促发展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级研究员董云裳认为,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也不应停滞,而应持续推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肩负共同责任,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

耶鲁学者呼吁国际社会凝聚全球秩序新共识 以合作破局促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9 16: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0月29日电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级研究员董云裳(Susan Thornton)在“全球战略对话(2025)”智库论坛上,就全球秩序演变发表了见解。她认为,二战后建立的全球秩序虽不完善,但相较于之前的动荡时期,确实促进了世界稳定与全球繁荣。

董云裳指出,该秩序带来了一些常被忽略的积极成果,如非殖民化进程的推进、多边机构的兴起、应对跨境挑战的国际规则逐渐形成。她特别提到,该秩序的一大特点是大国曾展现出承担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意愿,并且规模前所未有,例如通过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开展合作。然而,当前一些国家承担全球公共产品成本的意愿正在减弱,这些公共产品涵盖国际标准、公共卫生、粮食援助和难民救助等多个领域。

中外嘉宾参加“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主题研讨环节

她分析认为,推动既有秩序变革的力量,既源于对更高平等与公平的期待,也出于对潜在不确定性的担忧。当今世界高度互联,现代武器的破坏力也远超以往,使得全球秩序转型不仅关乎国际格局,更与人类的共同命运息息相关。零和思维可能损害已有成果,甚至引发资源浪费、环境退化与更大规模的冲突。

为避免这一局面,董云裳呼吁国际社会就全球秩序凝聚新共识,反对世界走向分裂与对立,否则将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针对全球碎片化与经济“自给自足”趋势,她警告这可能使各国普遍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实为“双输”之举。

在董云裳看来,构建稳定、健康的全球秩序的关键在于提升其开放性与公平性,而这有赖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此外,长远发展仍取决于对人力资本与教育的投入。当前,许多国家无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相关领域的援助也在减少。要迈向更稳定、更平等的全球秩序,具备较强能力与责任意识的国家应率先加大各领域投入,并推动其他政府共同行动。

她最后强调,国际社会亟须加强对全球公共产品的贡献,这既需要各国内部的结构性改革,也取决于国家间平等关系的深化。她指出,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也不应停滞,而应持续推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肩负共同责任,需通过强化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来维护世界秩序的稳定发展,共同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

10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全球战略对话(2025)”智库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和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承办。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挪威等国家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与全球治理新格局”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编译:马芮 审校:高琳琳 韩鹤)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