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有专门记载:
“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麦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亦记载:
“京师于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偏巷,叫而卖之,曰太阳鸡糕。”
从中可以看出,此糕饼为圆形小饼,上面有小鸡,祭日供之,因此谓之太阳鸡糕。
那么,太阳鸡糕上为什么要有鸡的形象,这就要从太阳与鸡的关系说起了。鸡司晨,在古代被看作太阳的化身,从远古的三足乌,到《西游记》中,二十八星宿之一的昴日星官原形就是一只大公鸡。因此,祭祀太阳的糕点上自然就要有鸡了。
首都博物馆老北京三百六十行展览中就有卖太阳糕,并记载了一个传说,太阳糕原为小鸡糕,为“袁记斋”所做一种打上小鸡红戳的普通糕点。送糕进宫那天,恰逢二月初一太阳节。慈禧太后一瞧糕上的小鸡戳记,就乐了。小鸡打鸣,太阳东升,吉祥呀!遂将糕命名为太阳糕。自此,京城百姓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均要吃太阳糕,以求吉祥。
首都博物馆的画片中,太阳鸡糕是糕点上插上小鸡,大概是因为《燕京岁时记》说“上贯以寸余小鸡”,但余以为还是在糕点上印上小鸡更为合适。
2011年,中和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说稻香村等一些老字号糕点铺已有恢复制作太阳鸡糕,不妨一饱口福。
北京日报,综合: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