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斯塔法·萨法日尼:中国,我的第二故乡
现在我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还能为中阿关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要特别感谢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当年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我才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中文。 查看详情

梦,在路上:记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前主任马克梦
他在北大南门附近的“长征饭店”遇到了一位来自宁夏的地理老师,他们“一见如故”,全无隔阂,从语言到人口等等,“信口开河”,无所不谈。 查看详情

中罗两国的桥梁:记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和汉学家萨安娜
罗明和萨安娜的燕园情缘可谓是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两人在北京大学一起学习汉语,互相帮助从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两人1953年在北京结婚。 查看详情

来自冰岛的“中国通”——记冰岛驻华全权公使鲍德松
他是第一个将《论语》翻译成冰岛语出版的译者,他是“文化大革命”后期首批到北京大学留学的学生,他就是被人们赞誉为“中国通”的现任冰岛驻华全权公使拉格纳尔·鲍德松先生。 查看详情

“黑脚”的汉语之路——法国汉语总督学白乐桑的北大留学故事
数载之后,中国与法国开通了直飞航线,白乐桑无数次往返于两国之间,却始终无法忘记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的激动心情。 查看详情

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巴斯蒂:在历史与现实间探寻中国
时至今日,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校友巴斯蒂(Marianne Bastid-burguiere)教授仍旧感慨着自己与中国的奇妙缘分。 查看详情

北京歌德学院前院长阿克曼:最“艺术”的汉学家
阿克曼说道:“我在中国,永远只能是个老外。”但其实,阿克曼早已融入中国,他对燕园、对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感激。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