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手记丨黄河之声回荡莫斯科——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缅怀

海外手记丨黄河之声回荡莫斯科——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缅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5 04: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副教授、旅俄男中音歌唱家姜尚荣演唱《黄河颂》。(中国日报 柳洪杰 摄)

9月3日,莫斯科历史悠久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厅气氛庄重而热烈。正在这里举行的是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20周年,同时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夜幕降临时,可容纳千人的音乐厅座无虚席,不同年龄、不同面貌的中俄观众,目光共同聚焦于舞台,期待着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音乐会在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作曲的交响序曲《红旗颂》中拉开帷幕。而当晚真正的高潮,属于冼星海的不朽名篇——《黄河大合唱》。这部创作于1939年烽火岁月的作品,早已超越音乐的范畴,成为一段民族抗争的史诗、一种不屈精神的象征。

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中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加林娜·库里科娃在演出前发表致辞,盛赞中俄友谊。(中国日报 柳洪杰 摄)

当俄罗斯国家模范合唱交响乐团与广州艺铭合唱团在俄罗斯指挥家瓦列里·波利扬斯基的执棒下登台,全场肃然。从充满力量的《黄河船夫曲》,到深沉悲壮的《黄水谣》,从愤懑呐喊的《河边对口曲》到最后排山倒海的《保卫黄河》,音乐如潮水般席卷整个大厅。男中音姜尚荣、女高音张梦纹、琵琶演奏家王参、男高音付梓雷、男中音蒋文龙的演绎,饱含深情,极具感染力。

我闭上双眼,恍惚间仿佛离开了莫斯科。思绪被拉回到1939年的延安,在那孔简陋的窑洞里,冼星海仅用六天六夜,以近乎燃烧生命的激情谱写了这部巨作。首演即大获成功,周恩来为之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当时,冼星海没有先进的乐器,却用音符唤起了千百万同胞的共鸣。而今晚,数十年后,在万里之外的莫斯科,中俄两国的艺术家们同台,再次奏响这熟悉的旋律。当合唱团用中文齐声高唱“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时,一种跨越国界的力量,直抵人心。

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留学生蒋文龙(左)和付梓雷演唱《河边口对曲》。(中国日报 柳洪杰 摄)

(柳洪杰)

1 2 下一页   >>|
【责任编辑:杨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