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关心 | 小米SU7事故,多给调查一些耐心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路上发生碰撞后爆燃,致三人死亡。死者家属提出车辆“突然失控”、“事故后车门锁死”等质疑。车辆碰撞前,处于智能辅助驾驶状态,行驶速度约116公里每小时。

事事关心 | 小米SU7事故,多给调查一些耐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4 17: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路上发生碰撞后爆燃,致三人死亡。死者家属提出车辆“突然失控”、“事故后车门锁死”等质疑。车辆碰撞前,处于智能辅助驾驶状态,行驶速度约116公里每小时。

事故在4月1日持续发酵,网民质疑雷军在事件后持续沉默。小米集团股价直线跳水。截至星期二港股收盘,小米集团大跌5.49%。

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深夜回应称,由于事故还在调查,小米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并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当晚,小米汽车官方也发文回应事故相关传闻。

众所周知,一起交通事故的成因往往是复杂的。公众在关注事件时还是应该多一些耐心,等一等官方的权威调查结果。在此之前,最好避免盲目归因,更不应站在某个道德制高点上,对逝者家人或者车企实施攻击。

当然,这并不代表在官方调查结果发布之前,不能针对此事展开讨论。这起“SU7”事故涉及新能源车辆,关注度很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事故也有可能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痛点、推动行业进步的契机。

正如齐鲁晚报网评论所说,在关注事故后续处理的同时,应把提升电动汽车安全性能作为重要议题,并结合事故细节展开讨论。隐藏门把手到底有没有安全隐患?是否应该有所改变?如何改变?现阶段智能驾驶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准?在多大程度上智驾是可以信赖的?车企在宣发中应该怎样界定智驾?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亟待求解。

小米“SU7”事故的代价是惨重的。在哀悼逝者的同时,各方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以切实的改变,引导科技发展,保障驾驶安全。

【责任编辑:王文倩】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