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关心 | AI客服尚不成熟,不要过早关闭“转人工”

科技应用应该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人为壑。在完善对话模型,引导AI客服“听懂人话”的同时,企业更应该能听懂来自用户的需求。无论AI客服如何发展完善,都难免会有无法覆盖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一键转人工服务”因此不可或缺。

事事关心 | AI客服尚不成熟,不要过早关闭“转人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4 17: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AI客服转人工有多难?

近日,媒体记者现场直播实测22家平台APP,聚焦金融、支付、电商、出行、票务和游戏等领域,发现大多数热线都由AI客服接听,且不会明确提示可转人工客服。有APP转人工需等待两分三十秒以上仍不成功;有的则需要跨越六级电子菜单才能找到人工客服选项;还有APP无法接通人工客服,只能通过APP内部或小程序提交相关诉求。

尽管AI客服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但对于用户来说,AI客服貌似有问必答,但在很多时候都是答非所问。究其原因,AI客服预先设定的“话术”不足以满足所有用户的实际诉求,纵使礼貌有加,也难免因“听不懂人话”而令人崩溃。

对于智能客服 “鸡同鸭讲”、步骤烦琐的人工客服“鬼打墙”现象频繁出现,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很多时候从AI客服转人工的时间超过一分钟,就可能引发消费者的不良情绪,如果等待的时长在合理范围内、能让普通消费者能接受,就需要相关APP自动转人工。“对此他建议,AI 客服抵达人工服务的总时长应合理控制并制定行业标准。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人性化交流”才是客服的价值所在。客服的意义在于服务客户,满足客户实际沟通的需要。当用户寻求人工客服介入时,多半是遇到了AI客服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隐藏的入口与繁琐的设计,实际上是将用户拒之门外。客服本来是为了解决问题,当客服本身成了问题,企业的形象不免大打折扣。

“听不懂人话”的AI客服,看似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实则暴露出一个严肃的问题:科技应用应该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人为壑。在完善对话模型,引导AI客服“听懂人话”的同时,企业更应该能听懂来自用户的需求。无论AI客服如何发展完善,都难免会有无法覆盖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一键转人工服务”因此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王文倩】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