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发力构建多元解纷格局

“三端”发力构建多元解纷格局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8-30 15: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商城县人民法院汪桥人民法庭“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综述

商城县人民法院汪桥人民法庭位于商城县西北部,现有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3名,负责汪桥、观庙、余集、吴河、汤泉池管理处等五个乡镇近二十万人口的民事案件审理工作,是一个服务山区和革命老区的人民法庭。汪桥法庭按照“一庭一品牌”的基层站所创建思路,切实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治理方面的“桥头堡”作用,全力打造“前端重合力、中端强质效、末端促履行”多元解纷办案模式,走出了一条“脚下有泥、心中有民”的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发展道路。

一、抓前端:凝聚合力,构建多元解纷格局。

人民法庭设在乡镇,作为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法院”,处在践行司法为民的最前沿,承担着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神经末梢”的重任。汪桥法庭不断探索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新路径,积极融入当地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打造“法庭+N”多元解纷联动机制,开展庭所共建,建立“诉前鉴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将大量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解决在基层、调解在线上、化解在诉前。一是打造“法庭+N”多元解纷联动机制,源头化解矛盾。法庭主动融入辖区党委政府主导的“突出矛盾风险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中,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交警中队签署诉源治理共建协议书,共同构建老百姓家门口的“司法服务链”,对轻伤、轻微伤害、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土地纠纷、劳动纠纷、轻微交通事故纠纷等针对性强的矛盾合力参与、联合调解,累计成功调解30余件,实现职能上的衔接配合。法庭法官与人民调解员、派出所民警联合开展送法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普法活动,就地化解矛盾纠纷12件。二是建立“诉前鉴定+诉前调解”衔接机制。将鉴定需求较多的民商事案件纳入诉前调解范畴,帮助当事人借助诉前鉴定意见预判诉讼风险,提高调解的精准性和成功率。汪桥法庭在诉前调解阶段完成委托鉴定20余件,出具鉴定结论后平均结案用时15天。三是建立“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将案件调解工作放在诉前,避免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对抗性、冲突性,促进双方以和平、诚信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对诉前调解成功后申请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案件分别编立“诉前调确”或“诉前调书”案号,免交或减半收取案件受理费,让当事人省时、省力、快捷结案的同时又可低成本解决纠纷。

二、控中端:强化质效,个性化定制司法服务。

汪桥法庭利用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针对进入诉讼程序案件,坚持靶向思维、定向施策,结合“互联网+”,推出“8小时外”预约诉讼服务,让当事人感受到源自基层法庭司法服务的便民、惠民、利民。一是推行“午间法庭”。针对辖区企业职工、上班族、商户、流动人口等“8小时内”无法按时到庭参与诉讼情况,推出“午间法庭”,预约中午或其他时间段弹性开庭或调解35件。二是预约“上门服务”。针对老弱病残孕无法到庭参与诉讼的当事人,推出预约“上门服务”“巡回审判”36件。三是开展线上“庭审”。针对身在异地当事人,依托“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方式灵活审理案件,通过“云间法庭”“互联网法庭”等预约远程视频开庭64件。当事人双方可通过视频方式进行举证、质证、答辩与陈述,足不出户即可参与到案件的庭审中。该庭推出“8小时以外”诉讼服务预约机制经验做法被信阳市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周报第59期及商城县委信息刊载,并被中宏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推广。

三、稳末端:力促执行,提高案件“履行”效率。

为实现案件即时调解、即时履行、即时化解矛盾的效果,维护当事人胜诉权利,汪桥法庭通过准确应用法律条文,巧用担保条款或违约条款,强化与当事人的沟通等举措提高案件自动履行率。一是加强诉讼保全。对涉及金钱给付、实物交付等可能进入执行的案件,及时依职权采取或提醒当事人申请诉前和诉中财产保全35件,防止当事人恶意转移财产逃避执行,为案件自动履行提供财产保障。二是规范调解文书制作。对调解协议中涉及到执行内容的事项表述准确、严谨,内容做到具体、明确、无争议、具有实际可执行性,防止当事人在履行过程中产生二次争议或抵触履行。三是巧用制约措施。对不能当庭兑现或及时清结的案件,适时引导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中增设担保条款或违约性惩罚条款,最大限度地保证当事人的调解利益,增大逃避履行的违约成本,促使其及时主动履行义务。四是强化回访跟踪。对已结案件的履行情况实行跟踪督促制度,在履行期届满前后另一方申请强制执行前,通过电话、短信回访等方式,提醒、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告知不履行将承担的法律后果,力促当事人自动履行。(供稿:商城县人民法院汪桥人民法庭)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