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砺初心——空军工程大学组织官兵赴延安开展综合实践教学现地教学活动侧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5 16:4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5 16: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延河水长,涓涓不止;巍巍宝塔,高耸入云。沿着陡峭山路徒步而行, 路旁的山丹丹花开的格外热烈, 在鲜花簇拥和红旗招展中,傍水而立的“宝塔山”红色地标赫然矗立、格外醒目。

5月下旬,空军工程大学组织2022级本科学员、2023级研究生学员及新入职的文职人员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四·八”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现地教学,在凝望一件件实物、回望一段段历史中,感悟信仰伟力,砥砺初心使命。

张思德纪念广场上,队伍整齐列队在张思德同志“披荆”俯身前行的雕像前,张思德同志目光如炬,凝望远方。背后的山上赫然的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雕像前,全体官兵举起右拳,面对鲜艳军旗重温军人誓词。

“一次誓言,一生践行。”演练四旅空管领航学院学员一队队长卢建深受感触,“重温的是誓词,砥砺的是初心,在张思德纪念广场宣誓,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一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征程上做伟大理想的践行者、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四·八”烈士陵园……官兵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悟,仿佛置身在那个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

望着模糊的文字,简陋的旧址,矗立的雕像,来自空管领航学院的学员蓝钰景有感而发:“走进延安,就是走进那段红色的历史,我们在一个个红色景点体会着革命先烈们的故事,更加懂得了延安精神的真正内涵和教育意义。我们要将所学所悟应用于日常,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磅礴激情,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

驻地作故乡,人民是亲人。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中,该演练旅与延安大学共同举办的音乐思政课联谊晚会拉开帷幕。讲述、合唱、舞蹈……整场晚会气氛热烈,内容丰富,延安大学师生和官兵围坐在一起,同心共话鱼水情。

“延安,颇具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革命圣地。它代表的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这里是《延安颂》诞生的地方,也是红色革命的摇篮。”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学员陈雨露给官兵们介绍道,“当时,无数革命青年向往延安、热爱延安,这首歌一经发布便迅速飞遍抗日根据地,并远播大江南北,成为无数爱国青年向往延安、奔向抗日前线的动员令,成为激发国人抗日爱国热情的战歌。”朴实的话语,传递着青年人爱党爱国的共同情节,也让大家真切感受到青年一代是国家富强的中坚力量。

音乐思政课活动最后,现场观众齐唱《强军战歌》,催人奋进的旋律、气势磅礴的歌声响彻广场。全体官兵热血澎湃,纷纷表示要传承延安革命精神,以昂扬状态和冲锋姿态,向着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结束返回学校后,他们还围绕“传承延安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等主题,开展系列讨论交流活动,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练兵备战热情,进一步打牢官兵铁心向党、矢志强军的思想根基。(图片由吴曦 张浩雯提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