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欧洲要获得更大的战略自主权,就应同中国等等非西方国家加强对话与合作,而这也是全球化的题中之意。事实证明,“脱钩”和封锁不存在赢家,真正的外交需要用爱心、恒心和耐心来培育友好合作关系,化解矛盾风险。中欧经贸投资联系紧密,双方应克服复杂地缘政治局势的影响,共同践行多边主义,共促繁荣与发展。
作者:苏傲古
(Augusto Soto)
西班牙ESADE商学院教授,“与中国对话”项目负责人
在许多欧美国家国内问题频发之际,它们纷纷重回“欧洲中心主义”的老路,对中国的体制搞污名化,试图转移矛盾。这一做法加剧了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后果显而易见。
欧盟和欧洲各国亟需努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获得更多的战略自主权,包括同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就全球问题开展更多的对话与合作。
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保持接触,这是全球化的支柱之一。从美国发起的对华“芯片战”中足以窥见,“脱钩”、贸易战和技术封锁不存在赢家。无论对欧盟还是中国来说,“脱钩”均非良策。去年11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谈到美国对高端芯片施加限制,从而削弱中国高科技行业时表示:“尽管美国是欧盟最重要的盟友,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不会在对华问题上与美国采取相同的立场或方法。”
图片来源:新华社
西班牙前外交部长哈维尔·索拉纳也曾担任过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他最近表示,外交就像园艺,需要爱心、恒心和耐心。这个比喻十分中肯,这样的外交原则在呼吁各国坚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显得十分必要。欧盟对中国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表示赞赏和支持,并重申愿意在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与中国进行合作。
同样,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应对全球疫情,特别是在如今中国已经开始逐步重新开放国门的情况下,欧中双方可以加强双边和国际合作,交流最新技术。此外,在更新后的框架内,双方可以更好地预测和管控未来可能出现的流行病。
此外,虽然欧盟领导人确实呼吁中国在G20和巴黎俱乐部商定的框架内全面参与多边债务减免,但“一带一路”倡议肯定也会囊括其中。新冠疫情造成全球经济停滞后,各国的国际基建合作正在获得新的动力。
图片来源:东方IC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已达成,但尚未得到欧盟批准,其中的敏感问题应通过双边谈判和巧妙游说加以解决,以便该协定能够全面贯彻落实。《协定》为欧盟投资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准入水平,提高了欧洲和中国企业运营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如前所述,《协定》将大力约束不法行为,为双方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更加平等的待遇。
由纽约荣鼎咨询公司和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对欧直接投资:2021年更新版》报告,在总结了中国在欧盟和英国的投资情况后发现,2022年,中国风投正以前所未有的水平涌入欧洲科技初创企业,投资额达12亿欧元,是2021年的两倍多。大部分投资集中在金融科技、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充满发展活力的合作领域。
2023年,西班牙和中国将迎来建交50周年,这是一个挖掘潜在协同效应的绝佳机会。在强调相互理解和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西班牙和中国可以为欧中关系开辟一条重焕活力的合作之路。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标题为 "'Garden diplomacy'"
责编 | 宋平 栾瑞英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张妙瑶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