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邦交50年却愈发“相看两厌”,中日如何重拾友好合作发展初心?

来源:中国日报
2022-09-29 18: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

9月29日是中日建交50周年纪念日。近年来,随着在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日两国关系的定位和相互认知出现了问题,尤其是日本对中国的发展愈发警惕,更积极地追随美国制约中国;这进而也引发了中国的强烈不满。面对两国关系可能持续下滑的切实风险,两国亟需重温建交初心,重拾友好合作精神,扩大对话交流,共同维护和平发展大局。

本文为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版。

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确立发展持久和平友好关系的大方向,使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和平友好是中日关系的一个基本定位,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既是基于现在,也是面向未来。

 

中日是近邻,在两国共处的历史长河中,既有古代友好交往的记录,也有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记忆。二战日本战败后,基于当时的环境,一些本该解决的问题被遗留下来,包括日本对历史的认识、钓鱼岛问题等。直到中日建交之后,这些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且不时发酵,对中日关系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易事,需要时间、智慧和共同努力。

 

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是,在中国综合力量提升的情况下,如何定位两国关系,特别是日本如何认知中国的问题。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经济、战略和社会认知与政策取向的分歧。中日关系的问题在深层,从根本上说,是在新形势下能否,以及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关系。

世界处在百年大变局的时期,涉及大格局、大方向。就格局而言,涉及二战后逐步形成的美西方主导秩序结构“如何变”和“向何处变”的问题。国际力量格局变化的大趋势是,美西方国家主导的实力和能力下降,发展中国家综合力量上升。在这样的形势下,世界面临一道“选择题”:是推动构建一个包容、合作的秩序,还是继续维护美西方主导?

 

在发展中国际群体力量的上升中,中国综合实力的上升是最快,也是最大的。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崛起成为拉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调整与变革看,中国的发展靠的是加入现行国际经济体系,融入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尽管中国会通过竞争争取自己的利益,但并不以排斥或者封堵他者为目标;尽管也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推动新关系、新秩序的构建,但并不用争霸、称霸的办法去实现,而是倡导合作共赢。

 

尽管如此,中国综合实力的快速崛起和影响力增强,还是引起了美西方的战略警惕。美国把中国作为战略对手,以全面战略竞争的方式压制中国。美中对抗会危及世界,会使得应对发展范式转变、气候变化、地区和平、国际关系与秩序的调整合作难以进行。日本把崛起的中国作为威胁,积极参与美国构建的以制约中国为目标的机制,选边站,只能使矛盾加剧,让局势变得更为复杂,充满风险。

 

中日必须从大局出发来看待、规划与推动两国关系,两国关系的发展要走出传统的思维方式,构建面向未来的和有利于世界走向和平、合作和发展的新关系。

 

中日形成面向未来大局的共识,共同推动构建和平、合作与发展世界,有着共同的目标基础。日本基于历史教训,选择走和平道路,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中国基于自己的传统思想文化,推动命运共同体构建。双方应该在目标认知和选择上通过对话协商凝聚共识,并且努力变成行动。中日双方应抓住恢复邦交50周年的历史机遇,在政界、商界、军界、思想理论界,以及社会各阶层开展广泛的对话和讨论,走出历史的惯性与传统思维,以面向未来大局观,推动协商与合作,破解传统战略竞争思维下所设定的“安全困境”。

 

纪念中日恢复邦交50周年,要不忘初心,温故知新,即两国所确立的发展两国间持久和平友好关系的承诺。如今,随着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对此感到忧虑,加上美日同盟的因素,日本对如何与一个强大的中国相处似乎感到不安,对中国影响力增大的现实深表担心。而从中国的角度,对如何看待日本这个过去曾加害过自己的国家发展关系,也存在不少纠结,对一个与美国为伍,执意与中国相争,甚至作对的日本,总感到不满。在此情况下,两国如何寻求认知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减少对立,增加协同,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为推动中日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需要在几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维护新形势下两国经济交往与合作的基础,特别是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防止因美国政策或日本参与美国针对中国的机制,而可能发生的脱钩。二是构建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就涉及两国重要利益的领域开展对话协商,就维护共同利益增进共识,采取合作行动;通过对话、协商与合作处理敏感问题和争端,避免升级与对抗。台湾问题是高度敏感的问题,日本要坚守承诺,不越红线。三是以积极的姿态与合作的方式,通过扩大交流,改善国民感情与社会舆论导向。

 

中日关系进入一个敏感的转变期,切实存在恶化的风险。因此,双方要合力阻止关系下滑,推动其向好的方向发展,确保和平友好的大局能够持久。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Work in progress"

责编 | 宋平 辛欣

编辑 | 张钊

【责任编辑:齐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