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扩大开放,坚持稳外贸,推动经济强劲回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8-08 16: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海关总署8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字表明,进出口贸易在上半年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按人民币计算的进出口总额、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增长1.2%、1.8%和0.2%,同比分别增长16.6%、23.9%和7.4%,比6月份的同比增长率分别加快2.3、1.9和2.6个百分点。1至7月累计进出口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增长14.7%,进口增长5.3%。这表明我国进出口增长势头不仅没有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大幅度放慢而减弱,反而略有进一步增强。

7月份进出口数字也表明,净出口在有力支撑二季度我国GDP实现正增长的基础上,将继续为下半年经济稳步回升做出重要贡献。

净出口贡献GDP增长1.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保持巨大优势

二季度GDP实现正增长的基本支撑中,一个很大的亮点是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出现超预期增长,与消费的负增长和工业生产的微弱增长形成明显对照。4月份受生产下降和物流梗阻影响,出口环比下降0. 6%,同比仅增长1.9%。5月份开始复工复产,并打通物流后,环比急剧增长13.4%,同比增长15.3%。6月份环比继续出现两位数增长,为11.9%;同比则猛增22.0%。由于二季度的强劲增长,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13.2%,比一季度同比增长12.9%加快了0.3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拉动二季度GDP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负贡献了0.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贡献了0.3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了1.1个百分点。

前7个月的的出口增长,从地域看,几乎是全方位覆盖。按美元计,对全球出口增长14.6%。对前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欧盟、东盟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5.0%、19.7%和18.9%,均高于对全球增速。对RCEP其他四国,除对日本出口增速缓慢(6.4%)外,对韩国和澳新出口增速均超过对全球出口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7.8%、24.1%和18.3%。在亚洲,对中国香港出口出现较明显下降(下降10.2%),但对我国台湾出口增长14.7%,对全球平均增速相当。对金砖其他四国出口,除对俄罗斯出口小幅增长5.2%外,对巴西(28.7%)、印度(37.0%)和南非(19.6%)出口增速均超过对全球平均。对非洲出口增长14.8%,与对全球出口增速基本持平。对拉美出口则增长21.2%,大大高于对全球平均。因此,从总体看,中国仍然牢固地参与全球供应链,且保持竞争优势。并未出现美国或其他哪个市场排挤中国产品,或印度、越南等竞争者排挤中国产品的趋势。

从产品大类看,按美元计,无论传统劳动密集型,还是新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增长也几乎是全方位的。传统产品中,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金额分别增长11.9%和12.9%,陶瓷产品出口额增长9.9%,均在10%上下。箱包、鞋靴和玩具表现更加突出,分别增长36.0%、33.0%和24.7%。说明传统出口产品的生产并未大规模转移到其他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0.0%,逊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7.4%,又逊于机电产品总体。机电产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和手机分别微增4. 3%和2.7%,家电下降7.4%。说明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竞争优势有所减弱。但汽车异军突起,前7个月出口159.7万辆,同比猛增43.9%,金额271.13亿美元,增长54.3% !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德国,仅次于日本。集成电路出口也增长了13.5%。可见,我国产品除少数品类外,竞争优势仍然是全面而明显的。

疫情爆发以来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激增

从2012年到2020年疫情前的八年中,拉动我国GDP增长的最大动力都是最终消费,只有2019年例外;贡献率大致在50%至69%, 资本形成贡献率波动很大,最低22.6%,最高53.1%。净出口贡献率非常低,最高的2019年只有12. 6%,其他7年有4年是负贡献,另外3年也分别只有2. 5%、8.4%和4.7%。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这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最终消费因为受疫情打击最直接,2020年出现负增长,对经济增长负贡献了22.0%。资本形成贡献率起伏巨大,2020年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撑增长;但2021年四季度则为负贡献11. 6%,2022年二季度又转为正贡献。变化最大的是净出口。2020年贡献率急剧上升到28.0%,2021年为20.9,但四季度为26.4%,弥补了资本形成的负贡献而有余。2022年二季度贡献率高达260%!见下表。

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高于20%,部分弥补了消费(2020年和2022年二季度)和投资(2021年四季度)下降带来的负贡献。2022年二季度净出口贡献率达到260%,是极为特殊的情形。随着下半年消费和投资的不断回升,估计2022年全年贡献率最大的仍将是消费。但净出口贡献率仍非常可能超过2020年28%的水平,大致回到并略超过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前水平。因此,无论在2022年因为局部地区疫情突然爆发的特殊情况下,还是今后十四五余下时间正常增长下,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地位和作用,都需要做出新的估计和认识。

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内循环为主

从净出口角度看,过去两年实行双循环,内循环为主的大方针以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比重反而有所下降,净出口贡献度回到十多年前水平。那么,是不是双循环方针需要有新的考虑呢?

这是对双循环方针的片面理解。关于双循环、内循环为主的方针,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尽管疫情爆发以来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作用有不同起伏,净出口的作用明显增强,但并不改变这个方针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2020年5月1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再次重申:“我们不追求一枝独秀,不搞你输我赢,也不会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

很清楚,中央关于双循环,内循环为主的方针,是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内循环和外循环是一个整体。

有一种片面看法是把内循环和外循环割裂开来,以为内循环就是单纯国内生产、国内销售。这并不是中央双循环方针的涵义。实际上,内外循环是相互联系的。企业在国内生产,需要进口设备、材料,进口属于外循环,但进口后进入国内生产过程、生产出产品并在国内销售,即转化为内循环。同样,在国内生产的产品,部分外销,即进入外循环。因此,进出口贸易是内循环和外循环的纽带,不应割裂。

据工信部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手机出货量6.09亿部,其中出口3.36亿部,占55.2%.可见,外循环是内循环的延伸。而在国内市场手机销售中,销售额最大的不是中国品牌,而是美国品牌苹果。但苹果相当高比重的零部件又是在中国生产,并在中国组装。因此内循环也是外循环的延伸。又据工信部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211.7万辆,同比下降3.7%。但乘用车出口猛增47.1%,达到121.8万辆。因此国外市场销量的扩大,减缓了国内销量减少的影响。出口增长最快的是新能源车,达到20.2万辆,同比增长1.3倍。其中最大出口量来自特斯拉。特斯拉是独资美企。所以这是外循环对内循环的补充。但特斯拉上海工厂是注册在中国,因此又是中国企业。其零部件的90%以上在中国生产。因此,内循环和外循环构成了一个整体。

我国能否如期实现向高端产业的转型,只有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胜,才能做到。因此,疫情发生以来净出口贡献度的提升,对国内大循环绝对是个利好。

净出口贡献度的提升,依然证明中央关于双循环的方针是正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另有一种看法是把内循环为主简单地解读为降低进出口的比重。一种说法是,当服务业占GDP达到一定比重后,进出口比重就会降低,因为服务不可贸易。这个说法不符合事实。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各国商品及货物出口占GDP比重,2021年我国只有20.0%,英国为27.0%,法国29.9%,德国47. 5%,均远高于我国。而三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也大大高于我国。这个说法也不符合经济学,因为服务是可贸易的。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把双循环方针提出表明大进大出方针不可持续。这也是某种片面性。大进大出是三十多年前国务院颁布的,不是今天的模式;当时也只是沿海地区发展模式,不是全国模式。国务院还陆续出台了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多种方针。在当时,是为了扩大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当时也不是沿海地区唯一模式;而且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沿海地区主要动力已经不是大进大出,而是科技带动。深圳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能用今天历史条件下的方针否定过去历史条件下的方针。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双循环、内循环为主是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纠正。但这并不符合事实。作为14亿人口,17.7万亿美元经济总量的大国,我国经济不是、也不可能是出口导向型。简单地用出口总额除以GDP,得出“出口依存度”的算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出口总额是总产值口径,GDP是增加值口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上半年全国工业增加值为193,885亿元。参照上海市工业总产值为增加值倍数4.28匡算,上半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为829,300亿元。出口交货额74,333亿元,占9.0%。因此,我国工业生产总值90%是内销。世界银行公布的2021年各国商品及服务出口占GDP比重,世界平均为29.1%,我国只有20.0%,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更大大低于前述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甚至略低于印度(20.8%)。因此,我国显然不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应当理直气壮地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

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实现经济强劲回升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新冠疫情爆发后两年半来我国经济增长起伏的轨迹,证明了进出口贸易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证明了双循环,内循环为主是一个完整的新发展格局,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驾马车的均衡发展,是当前推动我国经济强劲回升,乃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为了确保下半年经济持续有力回升并保持在合理区间,必须在积极推动消费和投资增长的同时,一刻也不放松稳外贸,争取下半年进出口有个持续增长,全年有个较好的业绩。确保出口增长势头基本得到保持。要分地区、分主要行业认真研究市场形势,争取与世界主要贸易伙伴,与各大贸易板块贸易额稳定增长;争取主要行业贸易额均衡增长。为此,要抓紧把RCEP各项条款落地,抓住机遇,同时推动加入CPTPP和DEPA进程。在出口稳增长的同时,应努力推动进口加快增长,办好今年的第五届进博会。

习近平在中国贸促会成立70周年大会致辞中指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支持全球化,反对阵营分割;积极参与和稳定全球供应链。在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中,我国经济必将在下半年强劲回升,并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何伟文,作者是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