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铁轨蜿蜒延伸进山村,退役的火车头和列车车厢,经过精心改造变成餐吧和茶吧;铁道一侧,依山坐落着农家宾馆、特色民宿,在这里随处可见“铁路元素”。昔日的河南重点贫困县栾川县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
今年年初,扶贫剧《山海情》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影片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宁夏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易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而今日的河南省重点贫困县栾川县,正是在国铁集团派驻的挂职干部和驻村干部们的带领下,同当地百姓趟出了一条以旅游资源带动产业发展的脱贫之路。
近年来,铁路作为大型国有服务型企业,助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一直以来,中国铁路始终厚植“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承诺,无论是“小慢车”还是“插秧专列”、无论是偏远地区铁路建设还是定点精准扶贫,不仅完美释放了铁路企业的公益属性,更是彰显了铁路的为民情怀。
“九山半水半分田”,真实的描述了栾川县的情况,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人均耕地不足0.6亩,这让栾川县成为了秦巴山区重点贫困县。为了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中国铁路自2012年起,派干部、搞调研、送资助、做营销、搞创新,以“不到黄河心不死、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开发扶贫,期间将8个火车头、2节列车车厢、8对轮对、7个轮饼、200米钢轨、6060根木枕、10架信号机、184根混凝土枕从千里外,愚公移山般的转移到秦巴山深处的新南村,改造成铁路元素的民宿、餐厅等,让这个不通火车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了河南乡村游的新地标。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了家,开始了创业致富之路,村民的生活水平、幸福指数和获得感显著提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扶贫不仅让当地人腰包满了,还让腰杆子直了!中国铁路在栾川县播下的扶贫之种,终于结出了金灿灿的果实。
无论是改革发展还是提质增量,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慢车情怀,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和全面建成小康之路上,中国铁路始终载着全国人民一路砥砺前行。相信中国铁路定能不忘初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办实事、开新局。(芦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