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 | 永别不了的武器

来源:世界观
2019-12-25 13: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圣诞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芝加哥市再次密集发生枪击事件。《芝加哥论坛报》12月23日报道,周末在这座美国第三大城市有33人在枪击中受伤,至少5人因枪击毙命。

令人悲愤的是,其中一起枪击事件发生在星期天举办的纪念一位四月份枪击受害者的家庭聚会上。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这场造成至少13人受伤(其中4人伤情严重)事件的作案动机。

这其实不是芝加哥市今年最暴力和悲情的周末。在今年8月第一个周末该市曾发生32起枪击案,造成52人受伤,7人丧命。而据芝加哥论坛报最新统计,到今年12月14日为止,芝加哥共有2594人遭枪击,只比上一年减少248人。

几乎是在芝加哥周日枪击事件发生后的一个小时内,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也发生枪击,导致6人受伤,而明尼苏达州北部郊区春湖公园的枪击案也导致一死六伤。

而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全美,每年至少有35000人在凶杀、自杀和各种枪击事件中倒在枪口之下。

2019年岁末的枪击事件,让人想起年初国会众议院通过的号称为“20年来首次重量级的控枪法案”的命运。

今年1月初,民主党提出控枪法案,包括对所有枪支交易进行背景审查等措施。翌月,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通过这一法案。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也显示,美国绝大多数人都支持全面背景调查和禁止攻击性武器。

然而,这份法案送交由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后前景堪忧。2019年只剩下几天了,参议院对该法案一直未做处理。

白宫在2月底曾表示,特朗普的顾问可能会建议总统否决该法案,因为该法案将采用的“繁琐要求”可能会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中“保证公民享有持枪权利”的内容相悖。

今年发生的几次严重的枪击事件曾刺激跨党派的立法者呼吁尽快通过该法案。例如,8月3日,德克萨斯州西部埃尔帕索市一家沃尔玛超市的枪击事件导致22人死亡,26人受伤。事件发生后,众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和一位共和党籍的众议员彼得•金呼吁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采取行动,通过该法案。

舒默和彼得•金辩称,该法案只是不让枪支落到有犯罪记录或精神疾患的人手中,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并不是全面的持枪权力的限制。

舒默在8月6日谈到“枪支购买背景调查法案”时说,“它将挽救许多人的生命。必须更新该法律让美国更安全。”而彼得•金也呼吁摒弃政治之争,为立法放行。

面对参议院对该法案的“无动于衷”,领导民主党枪支暴力预防工作组的众议院发言人南希•佩洛西既愤怒又无奈。她在7月底加州发生一起导致3人死亡、15人受伤的枪击事件后说,“国会有责任为每个因枪支暴力而破碎的家庭采取行动……参议院拒绝采取行动的每一天都是国家良知的污点。”

在上个月14日的一次采访中,佩洛西指着她右手戴着的手镯说,“我每天戴着它,它是一颗子弹。”她的那枚手镯是用来自枪击案频发的佛罗里达州的一位议员送给她的子弹等原材料制作的。据说这首饰时刻提醒她必须采取行动防止枪支暴力。

而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公开表示,不会在参议院就控枪法案进行表决,除非特朗普总统同意签署该法案。

11月6日,在众议院通过“枪支购买背景调查法案”超过250天之后,佩洛西和舒默联合给特朗普写信,呼吁总统让麦康奈尔处理该法案,指出儿童的安危重于政治纷争:“不幸的是,有迹象表明,您撤销了对通过枪支暴力预防立法的支持。可悲的是,据报道这是出于您对连任的关切以及对像美国步枪协会之类的某些特殊利益的示好。”

2020年是美国大选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包括马萨诸塞州参议员沃伦和前纽约市长布隆伯格等人都把控枪问题作为赢得选票和支持的重要手段。例如,沃伦在八月份公布了一套全面的枪支管理政策提案,内容包括通过行政命令扩大背景调查,要求购买和持有枪支需要一定的许可等等,希望将美国枪支死亡率降低80%。布隆伯格在12月初提出了一系列联邦枪支管理措施,呼吁建立全国枪支许可和更严格的背景审查系统,投入巨资建立新的执法队伍,通过联邦层面的“红旗法”,让法院有权临时收缴被认为是危险分子的枪支。

圣诞节前最后一个周末发生在芝加哥市的密集枪击事件,让人们再次感觉到解决枪支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国会山和白宫围绕控枪立法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更让人们看到控枪问题的复杂性;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有关枪支管理的抱负和承诺能否兑现,尚需时日。

如此看来,新年对于平安的祝福既是应景的,也是务实的。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