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法润京华丨北京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司法“中国方案”的实践窗口

北京互联网法院始终秉持“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以治理助发展”的司法理念,累计收案超25万件。

e法润京华丨北京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司法“中国方案”的实践窗口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1 17: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1月21日电(记者 齐磊) 在庄严的氛围中,随着法槌敲响,北京互联网法院在线开庭审理的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正式开庭。屏幕上,国徽庄严高悬,法槌声音回荡,无不彰显着互联网时代司法审判的不变底色——法律的神圣与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

2025年11月2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在线开庭审理现场。(图片来源:北京互联网法院)

11月20日下午,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北京站”活动采访团走进北京互联网法院,近距离见证了这一司法创新高地的网络司法实践。采访团成员先后来到在线诉讼服务体验区、党建文化展厅、首互未来展厅等多个核心展区,通过沉浸式环形屏体验、全流程在线诉讼动画、AI法官智能讲解等丰富形式,体验了在线庭审的全流程,充分感受到“网上案件网上审理”的便利与高效。

这是11月20日拍摄的北京互联网法院中厅。中国日报网记者 齐磊 摄

据介绍,自2018年9月正式挂牌以来,作为中央深改委决议设立的功能型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已走过七年砥砺之路。北京互联网法院始终秉持“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以治理助发展”的司法理念,累计收案超25万件。这里不仅仅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的审理场所,更是向世界展示互联网司法“中国方案”的重要窗口。

这是11月20日拍摄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展厅一角。中国日报网记者 齐磊 摄

实时数据大屏前,采访团成员认真聆听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全国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案”“全国首例‘AI声音权’案”等涉网典型案例介绍。这些案件不仅是司法实践的里程碑,更是引领数字经济规则的标杆。例如,在首例“AI文生视频”案件中,法院明确了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平衡了技术创新与权利保护,激发了文创产业的活力。该案例得到美、日、德多国关 注,成为达成全球共识的司法样本。这些案例生动展现了北京互联网法院积极应对前沿技术带来的法律挑战,引导新兴产业规范健康发展的裁判智慧。

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牵动千家万户。如何引导孩子们在数字世界中辨别风险、保护自己?在首互未来展厅,北京互联网法院综三庭(少年法庭)副庭长经雯洁介绍,北京互联网法院倾心打造“首互未来”品牌,以“六大保护”为孩子筑牢安全防线,以法治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经雯洁在介绍网络安全保护研学手册。中国日报网记者 齐磊 摄

北京互联网法院在裁判中始终秉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关注涉网案件中未成年人群体的高发问题,注重将典型案例转为生动的教学素材。例如,审理“女童绑树视频案”“软色情漫画充值案”等案例,转化为模拟法庭、典型案例,创作“首互未来”微课堂、微剧场、微漫画系列普法作品,利用生动的讲解,寓普法于乐,以“小案件”推动未成年人权益的“大保护”。

经雯洁介绍“孩子们的心声”展板。中国日报网记者 齐磊 摄

经雯洁表示,已经有未成年人主动申请加入“首互未来”志愿服务队,成为传播法治理念的“法治小种子”。她说:“像这样的‘喜报’,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反馈与激励。”

(编辑:陈丹妮 韩鹤)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