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凉号”让乡村振兴的号角传得更远更响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2 17:0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22 17: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一列装载着大凉山优质葡萄和苹果的农特产品86812次货运班列抵达宁波北站。截至10月20日,“甬凉号”乡村振兴班列已累计开行12次,运输货物超1100吨,货值达1300万元。

“甬凉号”乡村振兴班列,是中国铁路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展现,它不仅拉近了大凉山与东部市场的时空距离,更打通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大山到世界的“黄金通道”,让乡村振兴之声传得更远、更响亮。

一条通道,让“山货”变“俏货”。要致富,先修路。大凉山日照充足,水果品质优良。过去依赖“公海联运”模式,水果损耗率高,成本居高不下,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如今,“甬凉号”班列采用“五定”发运模式,高效串联起大凉山与东部沿海,并开辟“海铁联运”国际通道,以原箱直达模式,直通东南亚、韩国等国际市场,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与时效,有效减少了生鲜损耗,让深山里的“土宝贝”变成了“金疙瘩”,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个枢纽,从“分散”走向“协同”。物流畅,则产业兴。凉山州与宁波市高标准建设运营“两地仓”体系,在西昌设立2000平方米的中心仓,配套自动化仓储设备及智能管理系统,同步推动11个重点帮扶县分仓和16县(市)物流网点统一挂牌,形成了一张高效运转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不仅让“凉品出山”有了坚实支撑,也为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一种协作,从“输血”走向“造血”。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激发内生动力。“甬凉号”班列与“两地仓”体系,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市场餐桌。前置仓与电商体系搭建起直达消费者的“快车道”,8家电商店铺日均发货超1万单,2021年以来,凉山农特产品在宁波销售额达42亿元,惠及农户超10万余户、30余万人,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更激发了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地积极创新,成立合作社,探索“水果+采摘”“水果+电商”“水果+农家乐”等多元发展模式,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蓬勃生机催生出一系列绿色产业,吸引着人才、投资和游客,为地方经济注入汩汩活水。

当“甬凉号”班列的汽笛声一次次在大凉山与东海之滨之间回响,我们听到的不仅是货物运输的声音,更是乡村振兴的号角,是共同富裕的足音。未来,当更多这样的“振兴班列”驰骋在祖国大地上,当更多的“山货”通过高效便捷的通道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我们必将听到更多来自远山的悦耳回响。(简艳、陈冬)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