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点击这个 AI 的语音转录功能,它就自动录入了,特别方便。” 在河南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诊室内,一场由 AI 引发的医疗效率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该院主任医师刘晓潭一边操作系统,一边向记者介绍,AI如何自动录入信息,生成病例。
“以前去看病,医生都是一边打字,一边和病人沟通,感觉比较忙;现在不用打字,能很专心的沟通病情,很方便。”门诊患者刘先生说,以前感觉AI离自己很远,现在就在身边。
据了解,以前,医生接诊后,需花费大量时间敲击键盘,书写病历;而如今,AI 可实时获取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信息,自动生成标准病历,甚至能精准识别难懂的方言与复杂的专科查体英文术语,输入正确率极高。
“以前写一份病历至少要 10 分钟,现在有了 AI 加持,三分钟就可以了。” 河南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李玉洁说:“可以将繁琐而简单的工作交给AI,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关注患者。”
据了解,今年 8 月,国家《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正式发布,将 “人工智能 +” 纳入顶层设计,为其赋能千行百业按下 “加速键”。河南省迅速出台多项配套政策,以 “真金白银” 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 不仅每年新增 1 亿元省级财政资金,还同步发布首批 13 个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与 53 个典型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刘晓潭主任算了一笔账,按每天接诊 30 名患者计算,节省的时间可让他多接诊 11 名患者,“这意味着更多患者能及时得到诊疗,我们也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病情分析和治疗方案上。”
除了提升病历书写效率,AI 在重症诊疗中也展现出 “火眼金睛” 的优势,可及时检测出病人体内的微小病变,为精准治疗提供支持。
据了解,“十五五” 期间,河南省将围绕 “人工智能 + 医疗健康” 进一步发力,规划 8 个重点项目与 35 个应用场景,重点研究训练辅助诊疗、健康管理、中医药管理 3 个行业垂直大模型,并推出多个中医服务模型,持续拓展 AI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边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