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13∶00,敬德镇多匠村日头正毒。德保县烟草专卖局帮扶人一行5人完成帮扶户入户慰问后,驾车沿着弯曲村道返回村部集中。后排的慰问品只剩最后一袋-3斤五花,是准备送到村部旁帮扶户的。
德保县局帮扶人员在敬德镇多匠村委会分发物资 黄斯曼图
就在车子爬上一个陡坡时大家停车休息时,从山坳下面走上来一位一位身材瘦小、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赤着双脚,左手拖着一捆刚割的杂草,右手拎着一袋被太阳晒蔫的南瓜苗,一步一颤地往屯口挪。
“阿婆,去哪呀?”专卖所(站)长梁向打招呼。老人抬头,张了张嘴,却只发出含糊的“啊、啊”声,而后自言自语。帮扶队员李树仁凑近,用土话又问一遍,老人仍只是摇头自言自语。
眼看问不出所以然,专卖股股长梁麟提议:“先回村部吧,通过村部在问问了解下阿婆家庭是什么情况。”车子重新启动,尘土扬起,像一层薄雾隔开了老人与众人。
皮卡继续往山上行驶。车厢里却陷入沉默。
“那双赤脚,我外婆当年也这样。”老员工陈南训打破寂静。“杂草估计是喂猪,菜叶是填肚子。”“慰问品里那袋猪肉,本来要留给村部旁的帮扶户的,他们家都外出打工了。” “留着带回去?还是老人吃顿肉重要?”
一句接一句,像石子砸在胸口。行驶约1公里后,梁向突然拍扶手:“掉头!今天要是错过,我晚上肯定睡不着!”
13∶30,皮卡在仅4米宽的山路上完成“极限调头”。再次回到原地时,老人早已不见踪影。
“老人家走不快的,应该沿路走下去的,应该还能看到。”
“慢慢看,应该还能看见”
“不见了,往下开,去屯里面,球场边上有人,问问就知道了”
“哥,刚才有位老人赤着脚从山坳那里拿着一捆杂草往村里面来了,不知道是哪户人家呢?”
“你们是?”“你们找他们有什么事吗?”屋檐下休息的几位农户带着疑惑回复到。
“我们是烟草帮扶人,今天入户慰问,刚才路过上面看见一位老人家赤着脚往这边走了,想入户慰问下”梁向回复到。
“哦,那位赤脚老奶奶他家在最上面的那两户,靠近山脚的那户”屯里面的人指着老人家的那个方向。
“阿婆!”梁太航走到阿婆门口,朝里面喊了一声。
“你们看这石阶,这门口,收拾得那么干净。”李树仁沿着阿婆家的阶梯边往上走边感叹到。
德保县局给帮扶户献上慰问品 梁麟图
梁向一手提过猪肉往黑暗的家里面走,“啊婆,我们是县烟草局的,今天入户慰问,刚才在上面山坳看见你了,所以想进来慰问下。”
“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梁向一手拿着猪肉和100元交到阿婆手里,一手搀起老人。
“哎呀,麻烦领导咯,对婆那么好,感谢咯” 阿婆用土话回复到。
“来!来!来婆家坐下”阿婆很客气叫大家进家里坐。
“不用了,等下还要赶回去,路程远”梁太航回复到。
“啊呀,对婆那么好,拿东西来还不进家里坐坐,太客气了,感谢大家咯,感谢党咯”阿婆满脸笑容。
“那我们先回去了”梁太航说着,大家沿着石阶往下走,阿婆站在门口,眼睛里面一闪一闪的。
“那位阿婆今年78岁了,现在自己一个人在家,人老了,听力也又不行,儿子孙子都在广东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家里只剩一人一猪两分菜地,为省鞋,她常年光脚下地,平时旁边的农户到饭点都叫阿婆一起吃的”回到村部,妇女主任向我们介绍到,“旁边的亲戚每天早上都叫阿婆起来吃饭,在家的孤寡老人大家在村屯里面都相互照顾的。”
返程的车上,那袋“剩肉”没了,但车厢里却比来时更“满”。梁太航在笔记本上写下: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今天,我们用1公里的回头路,换来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加速度’。”
山路十八弯,弯里长不出高楼大厦,却长出了比钢筋水泥更牢固的东西:党心连民心,民心向党心。一袋猪肉的温度,100元现金的厚度,正化作千千万万基层干部脚下的力量,在桂西群山间踏出一条条通往共同富裕的“回头路”。(李树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