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不堵心,铁路用“顺畅答卷”给百姓吃下定心丸。曾经,“双节”返程让人不经联想到“人挤人”“堵得慌”,车站里拖着行李的旅客排起长队,热门车次“一票难求”,行程延误好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今年的返程季里,铁路这条钢铁般的动脉却呈上了一份让人“满意答卷”,提前分析客流数据,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等热门区域,采取加开临时旅客列车超200趟,高铁重联列车促进运力提高了50%,12306客户端候补购票的成功率稳定保持在85%以上,车站推行“分区候车+快捷换乘”方式,使旅客从下车到完成换乘,最快的时候仅需要8分钟,当人们再也不需要为赶不上车感到焦虑,再也不需要为没座位感到发愁,铁路部门通过科学的调配、精准的服务,给予千万百姓吃下的定心丸。
精准关怀暖人心,铁路用“小举动”解一老一小返程。交通运输服务中的温度,绝非“浮于表面”的笼统宣传,实则是“量身定制”般的细腻关怀,“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的照顾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车站,志愿者们会主动帮助老年人通过手机购买车票、打印报销的凭证,列车上,乘务员会特意为小朋友们准备卡通贴纸、儿童绘本,母婴室内的恒温空调、婴儿护理台、哺乳时用的隔帘等设施应有尽有,甚至就连应急时所需奶粉也提前准备妥当,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精准地触碰到了旅客们的“急难愁盼”,既解了老年人出行的难题,又消了带娃赶路的窘迫,还让冰冷的钢铁车厢满是“家人般的暖意”。
科技不只是“效率工具”,双节返程中,它化身暖人心的“服务桥梁”。提及科技赋予,脑海会浮现出“效率快速”这一特点,事实上今年“双节”返程中,科技已成为了“服务纽带”,12306APP新添加了“重点旅客预约”服务功能,对于行动不便的旅客,通过手机操作,可提前完成信息登记,便可享受从进站、候车、上车的“一条龙”服务,车站里设置的的智能导航屏幕,它的作用不仅能查询列车的信息,还能清晰地显示出“最近的卫生间”、“母婴室”位置,甚至就连“电梯当前空闲”都会标注,高铁列车上,5G网络状态持续稳定流畅,旅客们能跟老家的孩子视频聊天,学生们也能开展线上学习,科技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以便利与贴心为笔,把返程中的烦心事变成安心事,让旅途既有效率又满是暖意。
昼夜坚守护归途,铁路人用付出点亮返程最亮的光。在列车中享用饭菜、欣赏窗外掠过的美景,顺利抵达家门口与家人相拥时,应记得有那么一群人背后的默默付出,凌晨三点的铁道线上,铁路工人顶着寒风检查钢轨,只为列车安全运行;车站的售票窗口,从清晨到夜晚,工作人员接待每一位旅客,面对“如何换乘”“哪里退票”等疑问,他们会耐心去一一解答车厢里;从列车启动至到站,乘务员步履不停巡视,为旅客送去热水、整理行李,连吃饭都只能挤时间应付,他们守着钢铁动脉,也铺着团圆路,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比窗外风景更戳人心。
从“走得了”到“走得爽”,铁路用服务暖透民生路。十年前,“双节”期间的返程给人感受是“能挤上车就算不错”的将就,是“站一路”的叹息,如今,更多的是“选座、点餐、充电”的便捷体验,还有“舒适、安心、暖心”的美好享受,这种从“走得了”到“走得爽”的转变,仅是铁路运能的提升,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实践力量,铁路部门不再紧盯着“运送旅客人次上”,而是更关心“旅客旅途质量”,不再一味追逐“速度快慢”,更在意“服务有多暖”,当钢铁动脉不只是中国速度的载体,更化身中国温度的传递者,既实现“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约定,也让每次返程都满含民生幸福感。(曾一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