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天柱县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涉14万余元的劳务费纠纷案件。
申请人夏某申请执行杨某劳务费14万余元,案件在民事阶段诉讼中保全了7200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陷入“申请人急盼回款、被执行人无现款、有债权却存争议”的三重困境——被执行人杨某以工程层层转包未结工程款为由消极对抗,其对案外人张某8万余元、石某4万余元的债权虽已确认,却因账目未核对,无法兑现。
面对僵局,承办人以“找线索、搭桥梁、衡利益”为抓手,将“隐性债权”转化为“执行突破口”。
首先,承办法官不被被执行人“无钱支付”的表面情况局限,敏锐捕捉杨某提及的未结工程款线索,主动对接张某、石某核实债权真实性,为后续执行筑牢基础。
其次,针对账目核对分歧问题,承办团队跨域前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组织申请人、被执行人、案外人三方面对面洽谈,梳理账目明细,化解争议。
最后,通过“案外人支付债权+扣划保全款项+被执行人补缴差额”的多元筹款模式整合资金:张某支付8万余元、石某支付4万余元、法院扣划7200元、杨某补缴1万余元,合计14万余元。
至此,这起案件在执行法官的积极推动和跨区域联动协作下顺利执结,14万余元执行款全额交付申请人夏某手中,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纸上权利”真正变为“真金白银”。
(贵州省天柱县人民法院 孙小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